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趙永剛:康養社區的打造需要精準定位客羣、建立差異化優勢、加強人才建設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發展銀髮經濟,不僅是實現老年羣體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要,還能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獲悉,6月20日,2024陸家嘴論壇“銀髮經濟與養老金融”全體大會上,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保”,601601.SH)執行董事、總裁趙永剛提出,發展養老金融首先是要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公共服務供給、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因此,推動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是當前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首要任務。
“保險業應積極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級,踐行建設金融強國使命,在負債端(養老保險產品創新)、資產端(養老金管理)和服務端(養老服務供給)融合發力。”趙永剛進一步表示。
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具有“三個擅長”
趙永剛認爲,在政策指引下,保險業已先後開發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等政策性產品,並結合傳統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強養老屬性的險種,持續服務於居民養老資金積累。
“相對於銀行理財、基金、儲蓄等其他金融產品,保險產品在長壽風險管理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利用基於生命表的精算技術,能夠爲不同羣體、不同人生階段的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資金規劃,可兼具終身領取、保證領取、靈活領取等多種形態設計,還可提供抵禦生老病死殘等多種人身風險的綜合養老保障計劃,專業價值不可替代。”趙永剛說。
實際上,作爲養老領域先行者,保險業除了通過豐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助力養老財富積累,還憑藉自身跨週期資產配置專業能力,持續爲基本養老保險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資金的投資和管理貢獻積極力量。
談及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方面的機會和優勢,趙永剛進一步認爲,保險機構的資金管理具有天然負債端的成本要求,更加註重投資安全性和穩定性,更加註重精細化管理和集約式增長。
“簡要概括起來爲‘三個擅長’:一是擅長長期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和絕對收益的獲取,保險公司通過大類資產配置追求風險和收益平衡,通過固定收益投資來夯實安全鏈的做法,與養老金的資金屬性和管理思路高度匹配;二是擅長從資金端和資產端雙向服務養老金的管理;三是擅長打通保險+投資+服務全鏈條,爲客戶提供保險投資服務的一站式服務。”趙永剛說。
趙永剛以中國太保舉例稱,截至2024年4月,中國太保旗下長江養老已向超1.2萬家機構與政府客戶、超160萬名企業年金受益人、4000萬名職業年金受益人提供服務,管理養老金規模超7200億元,累計創造投資回報超2400億元。
保險行業運營養老牀位超過2.8萬張
據趙永剛提供的數據,保險機構依託長期、龐大的資產規模,戰略佈局養老產業、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構建起“產品-投資-服務”的養老生態閉環。截至2023年年底,保險行業已建成運營養老社區30多個,運營牀位超過2.8萬張。
趙永剛分析稱,從佈局路徑看,各家險企根據不同的戰略定位和資源稟賦,分別採取了不同的佈局路徑,其中頭部險企更多是通過自建自營養老社區方式。一方面,讓客戶在養老資金積累期就能鎖定優質康養資源,並在資金領取期獲得一站式銜接,提升客戶獲得感。另一方面,由於養老產業的長週期與保險資金特性天然匹配,佈局養老產業也有利於險企資產負債管理,以及探索從養老金給付向養老服務給付的轉變。當前,主要險企的養老社區已基本建成,進入長期運營階段。
對於整個業界都在關注的養老社區的盈利難問題,趙永剛說:“我認爲養老服務是一個需要秉持長期主義的產業,需要我們沉下心來打造核心能力。”
關於康養社區的建造與運營,趙永剛談到了三點自身體會:
首先,要精準定位客羣。“養老服務市場不斷豐富,但供需匹配是關鍵性問題。”趙永剛表示,“做好客戶定位,聚焦客戶真實需求,並且對應做好服務體系建設,纔能有效帶動入住率,有了入住率的提升,成本的覆蓋和盈利就是未來的目標。”
其次,建立差異化優勢。趙永剛認爲,運營能力既關係客戶滿意度,也關係養老闆塊的經營效益和整個保險公司的品牌影響。只有營運做好,才能在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讓養老從成本中心變成公司新的利潤源。“目前,公司在南京、杭州、成都、上海普陀多個社區都在打造認知症照顧、水療、康復、慢病管理等特色服務,建立我們的差異化優勢。”
最後,加強人才建設。趙永剛稱,面向未來,要有意識加強養老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讓更多優秀年輕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有發展。
(編輯:何莎莎 審覈: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