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9月啓用!電磁波太強5公里內農戶全清空
▲位在貴州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原本被稱爲「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圖/記者曾俊豪攝)
「中國天眼」通過驗收後,將於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不少科技迷希望能一探究竟。但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副省長王世傑表示,現在每天只對2000名遊客開放,不會借「中國天眼」搞旅遊發大財。此外,考慮到電磁波干擾,羅甸縣所規劃的機場已停建,2000多戶農家也已搬遷。
據《科技日報》報導,王世傑近日受訪表示,因爲「中國天眼」是一個「大鍋蓋」,被動接收來自宇宙空間的各種電磁輻射波,對於電磁環境質量要求非常高,所以人爲的干擾越少越好;爲了保持良好的電磁環境,爲「中國天眼」保駕護航,貴州省委省政府下足了功夫。
▼「中國天眼」形似大鍋蓋。(圖/翻攝自新華網)
王世傑說,「中國天眼」周邊的三個縣城,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全部作了調整,一些原計劃要建設的項目,貴州省也主動停建了。比如,羅甸縣所規劃的機場,國家發展改革委都已經立項了,最終,考慮到可能造成的電磁干擾,貴州果斷放棄。
王世傑表示,特別是在「中國天眼」5公里核心區內,人類的生活必然會造成一定的電磁干擾,爲此,2000多農戶搬遷,所涉經費達幾十億元(人民幣),「這些成本都很高,貴州爲此做出了局部犧牲,但爲了『中國天眼』的科學探測,一切都是值得的。」
▲ 「中國天眼」依山形而建。(圖/記者曾俊豪攝)
報導稱,「中國天眼」建成投用後,帶火了貴州的科普旅遊,外界時有質疑,科普旅遊到底會不會影響「中國天眼」的科學探測?
對此,王世傑說,「中國天眼」主要用於科學探測,貴州絕不會靠它搞旅遊發大財;之所以開放旅遊,是爲了開展科普;貴州有嚴格的電磁保護措施,現在每天只對2000名遊客開放;在進入核心區時,遊客要經過比機場還嚴格的安檢,不能攜帶任何電磁產品,包括相機、手錶、手機等等。
報導指出,事實上,電磁環境干擾與人無關,只與活動的電磁設備有關,而電磁設備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消磁處理,不影響「中國天眼」的科學探測;從國外天文望遠鏡的運行經驗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曾被允許作爲電影拍攝場地。
報導稱,爲了加強對「中國天眼」電磁環境的保護,貴州2018年在「中國天眼」所在的克度鎮成立了專門的保護法庭,還推出了新的管理辦法,今後在30公里寧靜區內的違規行爲,將被處以最高2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中國天眼」天文基地。(圖/記者曾俊豪攝)
據悉,位在貴州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原本被稱爲「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就是直徑500公尺的單口電波望遠鏡(The Five-hundred-metre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Telescope),簡稱「FAST」,竣工後成功擠下「阿雷西博(Arecibo)」成爲全球最大的單口望遠鏡,直徑達500公尺,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後,在公文中提及「中國天眼」四個字,便成爲它的另一個名稱。「中國天眼」竣工後,成功擠下位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成爲全球最大的單口望遠鏡,據陸媒報導,這讓天眼發現中子星的機率增加1倍、發現外星文明的機率提高5至10倍。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共發現脈衝星55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80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