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銀行曝險疫外增 恐加劇行業分化
面對突如其來疫情的重大沖擊,大陸銀行業過去三年多來不斷改善的資產品質或在2020年再度面臨挑戰。尤其在不良資產攀升風險大增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馬太效應」,不同銀行間的分化也將進一步加劇。對於銀彈本就相對緊缺的中小型銀行來說,2020年的挑戰纔剛剛開始。
據大陸上市銀行近日公佈的2019年財報,得益於近三年來監管單位和各家大行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以及強化資產品質的努力,2019年,六大國有銀行資產品質維持在較佳水準,不良貸款率均未出現上升,保持在1.5%以下的低點。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除不良貸款外,2019年國有大行的資產品質先行指標也出現好轉跡象。以農行爲例,2019年末的備抵呆帳覆蓋率爲289%,較上年底上升37個百分點;2019年新增不良貸款爲人民幣(下同)1,17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53億元;且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率雙雙下降。此外,國有大行在2019年持續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都讓整體資產品質有所提升。
不過,面對疫情肆虐,多家銀行的業務也逐漸遭受衝擊。交行副行長侯維棟近日在業績發表會上就坦言,先前停工停產已對信用卡資產品質造成影響,接下來將透過提升產能等方式加大催收的力度,控制和化解風險。
中行風險總監劉堅東也稱,2020年受疫情與全球金融市場巨幅波動影響,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將對全年特別是第一季的銀行資產品質帶來一定衝擊。從逾期貸款的情況來看,預計第一季和上半年會有所上升。
從短期來看,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消費和服務行業首當其衝;同時由於延遲復工、交通封鎖以及需求萎縮等原因,製造業、房地產企業也遭受較大影響,又以中小企業受創更大。
此外,疫情將加劇資金短缺問題和風險化解難度,讓銀行曝險部位增加。同時,因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還款不便的個人客戶違約率升高,或因貸款者償債能力降低,也會加大銀行清理不良資產的難度。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最新報告就指出,由於製造業和交通運輸等少數幾個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資產品質惡化,工農中建等國有大行2020年資產品質將承壓,並將削弱盈利能力,部分銀行可能必須增加提撥壞帳的準備金。值得注意的是,標普指出,由於國有大行的客戶羣體傾向於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的風險通常較低;同時這些銀行的備抵呆帳覆蓋率遠高於監管要求水準,這也可爲其吸收信貸損失提供額外的緩衝。
反觀部分區域性中小銀行,除了資金不如大行雄厚,且主要客戶多爲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在疫情衝擊下,2020年的資產品質面臨龐大壓力。近期穆迪等評級機構就已先後調降部分城商行、農商行評等展望爲「負面」。
這些被調降展望的城商行,多半都是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部位較高,或是其所在地點主要依賴製造業和貿易相關行業,在全球需求萎縮的情況之下,還款企業與個人拖欠還款機率大增,自對這些銀行的盈利與資產品質造成衝擊。
與此同時,近期多家銀行已針對疫情衝擊對其貸款部位進行壓力測試。瑞銀投資研究部日前就指出,預估疫情最糟的情況下,2020年大陸金融機構將會出現5兆元不良資產,進而影響銀行獲利由正轉負,這也是前所未見的糟糕局面。
隨着人行將於4月15日、5月15日分兩次下調農商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共1個百分點,釋出4,000億元長期流動性,是否可在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的政策方針下,同時保障這些區域性銀行的經營與資產品質,將成爲接下來的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