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大特色:40歲以上就業遇尷尬,50歲以上就業已無門

在國外一些國家,60歲以上的人,不分性別,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錄用。對於我國的用人單位和企業來說,他們會認爲40歲以上的人年齡大了,不適合就業,應該予以考慮。當他們遇到50歲以上的人應聘工作時,95%以上的人是不會給他們就業的機會。

60年代、19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沒有這樣的現象。那些年,不存在衰老、返老還童的問題。60歲以上的人分分鐘都有機會找到工作,即使他們的工資不高。但最終會有一份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

十多年前,當政府提出“幹部年輕化”時,私營企業紛紛效仿。大多數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規定年齡要求。超過95%的崗位只招聘45歲以下的人員,只有5%左右的崗位招聘48歲至55歲的人員。這意味着無論對於男性還是女性來說,當他們到了45歲的時候,都出現了瓶頸在就業方面。那麼,他們主要是哪些羣體呢?其中有一些是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他們大多年齡超過50歲,沒有自謀生計的能力,再就業遇到阻力。其他人則在城市失業,從未有過正式工作。人到中年,找工作就更難了;此外,大量農民工因年齡問題而從工廠、作坊失業。這些人失業後重返土地種田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們才50歲左右,還有工作能力,只是尷尬而已。

難道是45歲以上的人沒有工作熱情、沒有工作能力、沒有工作經驗嗎?不,恰恰相反,45歲以上的人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並且他們比年輕人更踏實,問題並不在他們身上,問題出在用人單位身上,“年輕人有衝勁”、“年輕是優勢”的思想觀念在作怪。

主要是因爲用人單位“年輕人活躍”、“年輕人是優勢”的思想認識,導致近年來失業率大幅上升,而勞動力率卻大幅下降。成千上億的中年人在就業的邊緣徘徊,有些人選擇自主創業,但結果並不好。多項數據顯示,全國40歲至55歲人羣失業率在18.43%至26.17%之間,有的地方甚至高達27%。中年人的失業狀況比年輕人更爲嚴重。經濟普遍低迷與中年人失業率有直接關係。

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怎麼解決?首先是轉變思想觀念。不要被“45歲以上不能工作”的思想觀念所束縛。我們不得不面對中年人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其次,在崗位設置時,要平衡員工各年齡段,靈活安排30多歲、40多歲、50多歲人員的崗位。此外,國家對用人單位進行監督,採取行政措施要求用人單位不得從事“年齡歧視”。當然,改變想法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