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公路開鑿英雄 1萬1千人有一半是榮民弟兄

軍聞社/記者林澤廷專訪

「中橫公路是橫貫中央山脈第一條的橫貫公路,因爲早期工程的技術其實沒有非常的發達,所以開這條公路就用了大量人力,來開鑿這條公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表示,尤其在東段這邊有非常多地形非常險峻的地方,比如說太魯閣峽谷這個路段,整個都是非常厚層大理岩山谷都非常深,有斷崖,很多這樣的地形,所以在開這條公路的時候,它的難度就特別的高。

林茂耀接着指出,當時在開這條公路的時候,比較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在山壁上面先鑿出砲巖,在砲巖裡面再塞炸藥,然後再把山壁炸開,所以有非常多的路段其實是用這樣的方法炸開,炸開之後再把土石慢慢地清理,甚至有一些部分的山壁其實還是需要用人工慢慢把它雕鑿、開鑿出來,所以等於說在這條公路上面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程,當然它的風險也就特別的大,所以在開公路的過程當中,有非常多的一些築路工人榮民弟兄,因爲這樣的過程就不幸殉職,犧牲寶貴生命

林茂耀說,當時開中橫公路,全部大概有1萬1千多人,參與開路的這個工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主力,其實就是榮民弟兄,榮民弟兄就大概至少佔了5千多人,當然還有其他的成員,比如說在部隊裡面的軍人、或者是民間的一些工程的公司,還有公路局工作人員,以及職訓局,職訓總局它的一些成員,另外還有一些軍事監犯等等,榮民其實在開創公路是佔了最主要的主力的人力。

當時參與開設中橫公路的榮民楊壽連說,軍中退伍後因沒有工作,輔導會詢問是否要開鑿中橫公路,那時單身沒考慮就參加築路工程,工程開始時,首先從現在太魯閣牌樓起,一組一個班分段約100公尺至200公尺距離築路,以手鋼釘鐵錘工具,擊石、破山壁,一段一段修築,直至天祥約三年多的時間。築路期間每班推派一員班兵負責煮三餐,有人會送主副食及菜肉類山上,晚上休息的時候,則搭建約10-15人的帳棚浴室大部分以大地浴間,以溪水淋浴廁所則自行搭建臨時廁所,環境十分困苦。

楊壽連也提到,築路時有同事石壁上無路搭建便橋,失足跌深崖死亡、石塊擊傷亡故施工炸藥炸亡的不勝枚舉,他都親眼目賭,但他當時爲了國家建設也不覺得懼怕,心裡只想繼續工作,楊壽連現在脊椎側彎嚴重就是當初築路中橫公路的見證。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勞安科長張宇博指出,在民國49年的時候,中橫公路是那時候完工通車的,那時候用了3年多的時間,當時的機械因爲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都是用大量的人工去開鑿出來的,那時候榮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後續這些榮民,因爲完工了之後,他們被政府安置到其他的地方去。這些的榮民就做我們一些道路的養護工作,養護工作包含有路面要把它用平整,因爲當時都是土石路面,或者說有樹癱倒下來,他們要去把它清除障礙落石,或者去割草、路面坑洞的修補,大概就是做這些路面的保護工作。

張宇博接着指出,後期公路局的保護、路面的落石、邊坡保護等等的工作,就變成是接手的主要工作,所以在路面上會看到很多的保護防護網、民隧道,還有甚至做了很多科技的防落石網,都是道路養護的新措施,以降低災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