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臺灣銀行業 治理風險最大
中華信評資深副總經理張書評指出,臺灣銀行業偏高的治理相關風險,包括出現治理程度/透明度較低,個別銀行的風險偏好較高,或是無法管理的風險;環境因素目前看來則對臺灣銀行業的影響程度最低。
至於S(社會)因素和E(環境)因素,中華信評評估,大多數銀行屬於「中性」的信用考量因素。政策功能較爲明確的銀行,較有機會在社會因素信用指標拿到S-1。全國農業金庫就是最好的案例,中華信評對農業金庫的評等分析中,社會因素爲正向因素。
中華信評評估認爲,農業金庫對政府扮演關鍵角色,服務國內逾300家農漁會信用部方面無可取代,任務之一爲強化農漁會信用部財務健全度,同時收受農漁會信用部的轉存款(約佔該行總存款的98%),中華信評可據此在該行的個別基礎信用結構上,給予部分評等級距調升的空間。
保險業方面,張書評分析,ESG因素對大多數受評保險公司而言,爲「中性」的信用考量因素。若臺灣保險業者可以參考全球典範業者,在淨影響的基礎上,提供更廣泛的社會服務,將能把S項目轉化爲正面因素,在營運的市場中催生普惠金融,促進經濟韌性與健康生活等,把社會角色扮演的更好。
但目前臺灣保險業中的再保面臨較高的巨災風險,風險管理與治理上的劣勢對特定壽險公司的評等也具有負面影響。
標普全球評級2021年10月出版「信用評等中的環境、社會、治理(ESG)原則方法論」,中華信評也發佈「ESG 信用指標報告書:臺灣企業」,爲臺灣受評企業首度依照標普ESG標準,接受全方位的審視與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