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譠社》要和平發展 賴清德須改善兩岸關係(張文基)

賴清德執政重中之重就是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不能處理好它,今後四年期間,兩岸就不可能有穩定的和平,也就沒有繁榮的必要基礎。(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2024年大選隨着賴蕭配勝利而結束了,但是臺灣所面臨的重大內外挑戰依然存在。選舉時爲了凝聚基本盤支持的許多口號,並不能解決這些關係臺灣未來的挑戰!而重中之重就是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不能處理好它,今後四年期間,兩岸就不可能有穩定的和平,也就沒有繁榮的必要基礎,這絕不是大多數臺灣人民所期望的。但是,從選後大陸和美國的官方反應看,顯示兩岸關係仍然有改善的機會,賴清德不可錯失這個機遇。

賴政權的弱勢及民心思變

當前臺灣面臨許多尖銳問題,但是在三黨激烈競爭的態勢下,這次選擧不僅投票率沒有預期的衝高,反而下降到71.86%,是除了2016年外,從1996年臺灣開始普選總統以來的最低,反映出許多臺灣老百姓對選擧和政治人物失去信心。頼清德得票率表面佔40%,但因投票率低,換算下來,民進黨在全民支持率不到29%,是自從2000年以來首次低於30%。加之民進黨在立法院失去了10席,僅剩下51席,民進黨將是一個弱勢的執政者。

對國民黨而言則是大敗!國民黨得票率33.49%,在傳統的藍營大票倉北臺灣地區,除了基隆外,在臺北、新北、桃園等地幾乎都輸掉了。選前國民黨喊口號要拿下中臺灣,但除了南投外,在中臺灣其它地區也都失敗,至於在南臺灣更是大敗。然而,國民黨在立法院增加了14席,所以地方諸侯雄起,將是強枝弱幹,而且缺乏統一理念的利益集合體。因此,能不能成爲有力的反對黨還是疑問。

柯文哲和民衆黨無疑是最大的贏家,民衆黨得票率26.46%,高於選前的民調,其中部分選票是從國民黨和淺綠支持者的票源中瓜分。透過這一仗也讓民衆黨站穩了根基,成爲了自從2000年以後的真正第三黨。選前之夜他發揮了類似韓國瑜的魅力,支持者塞滿了凱道,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支持者普遍是年輕知識份子。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拋棄「去中國化、以中國爲敵」的政策,真正的表達誠意,而這個機遇期是有限的。

臺灣處於美中兩個巨石之間,如果美中關係不好臺灣就處於被兩個巨石擠壓,這絕不是臺灣之福。如果美中關係緩和,臺灣的空間將更舒適。然而,由於美國國內的對華政策兩大黨之間尚未達成共識,如果共和黨在2024美國總統大選獲勝(可能性很大),則美中這個「和平窗口」將不可避免的面臨重新檢視。因此臺海的和平環境將是短暫的、不穩定的。

如果兩岸關係沒有迅速和實質的突破,臺灣的內外困難必將加劇。那麼,賴清德時代將是弱勢的開始,悲催的結束!

柯文哲孤家寡人能打出一片天下,當然有過人之處。他的最大優點是:理性、務實和科學態度,這是臺灣政界久違的清新。此外,他希望拋棄藍綠意識形態務實解決問題,強調兩岸一家親,與大陸交流尋求最大共同利益。他的講話平實、邏輯,不好高騖遠,強調盡力而爲,他不講官話、套話、大話。這方面他比其他的候選人更能打動人心。特別是年輕人和教育程度高的選民普遍投票給民衆黨,他們代表了臺灣的未來。從這些角度來看,柯文哲將會是未來臺灣政壇的舉足輕重的人物。

大選後大陸和美國的反應

迄今爲止,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的反應相當務實。除了強調完成國家統一的意志和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的基本原則之外,特別強調「與臺灣有關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一道,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月13日,在賴清德確定勝選後,美國拜登總統發表一個明確的信息:「我們不支持臺灣獨立」。自從去年11月拜習舊金山峰會後,美中在臺灣問題上得到一個新的諒解:美國不支持臺獨,希望北京與臺北透過和平對話解決分歧。最近,更聲明不反對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這是形勢使然,美國雖然認定中國是一個最大的競爭者或威脅,但是在經過以往六年的對中國極限施壓戰略後,發現不僅未能成功的削弱中國,反而,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在全面檢討美國的處境和挑戰後,並不希望將中國變成立即的敵人,因爲美國所面臨的挑戰太多了,諸如對外:烏克蘭戰爭的膠着、中東迦沙危機的擴大、美元全球地位的下降,等等。對內:提振尖端科技和製造業、國債飆升、通貨膨脹、兩黨惡鬥、治安問題、邊境非法移民,等等。美國無力製造又一個臺海危機。

而中國也認識到國家的發展須要繼續改革、創新、對外開放,而這些須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時間在中國這一邊,所以中國並不需要立即解決臺灣問題,只要臺灣不要越過紅線。

拋棄統獨假議體 迴歸發展與分配的真挑戰

臺灣的現實是獨立不可能,立即統一沒有條件。長期以來,藍綠政治人物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與政治資源在這個假議題上。爲什麼?主要的是有利可圖。但是,壞處是明顯的,政治人物因爲沒有未來,就只好藉此撈錢,準備一旦有難,遠走高飛,棄臺灣大多數人民於不顧。所以,就不可能規劃長遠政策,導致了缺水、缺電…,各種問題。造成臺灣一般人民,特別是年輕人對未來的徬徨。

臺灣的挑戰是如何提高生產力,和合理分配利益。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和平的環境。今天,美國、大陸和臺灣人民都渴望和平,爲什麼還要用各種虛幻的口號,諸如「民主與極權的鬥爭」,來破壞和平呢?

賴清德勝利後致詞表示:「維持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他將依照臺灣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地和中國(中共)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拋棄「去中國化、以中國爲敵」的政策,真正的表達誠意,而這個機遇期是有限的。

如果兩岸關係沒有迅速和實質的突破,臺灣的內外困難必將加劇。那麼,賴清德時代將是弱勢的開始,悲催的結束!

(作者爲中美論譠社社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