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因應川普時代 改善兩岸關係

中國時報社論

在就職大典前夕,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再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通話,習近平重申,「臺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川普強調,「期望我們能共同解決許多問題,並立即開始着手」。川習已開啓實質戰略對話,若賴清德政府仍深陷「高估自己、低估中共、錯估美國」的謬誤之中,臺灣國安情勢只會加速惡化。

川習開啓實質戰略對話

「政治狂人」確實難以預測,川普重返白宮,國際社會預期的美中競爭將更趨尖銳並未出現,川普反而頻頻向習近平釋放善意:打破外交慣例邀請習近平出席就職典禮,去年12月初致電習近平,日前再度通話,期待雙方儘快見面。媒體報導,川普有意在上任後的100天內訪問大陸。

川習第二次通話已不再是儀式性外交互動,中方新聞稿指出,兩國元首同意建立戰略溝通管道,就共同關切的重大議題保持經常性聯繫。實際上這次川習通話已具有戰略對話性質,觸及了最敏感的臺灣問題、貿易平衡、芬太尼、TikTok、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幾乎涵蓋了所有雙邊與國際性事務。

雖然美中競爭本質短期難以改變,比較過去「拜習會」經常針鋒相對,川習二次對話有更多的交集點,川普說,「期望我們能共同解決許多問題,並立即開始着手。」習近平表示,「讓中美兩艘巨輪沿着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航線不斷前行。」說明了雙方願意擱置爭議,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看待彼此關係。

以最棘手的臺灣問題爲例,習近平再次強調臺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而在去年11月的最後一次「拜習會」中,習近平措辭強烈,畫出臺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與發展權利等4條紅線。習近平這次只是重申一貫立場,展現戰略自信與定力,也說明中國大陸對於川普有更高的期望,將掌握機遇,爭取更大的主動權與主導權。

在川普的主觀認知中,臺灣與中國大陸就是「筆尖與書桌」之比,臺灣安全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負擔,也懷疑臺灣是否有能力自衛,因此,在當選後就一直迴避承諾防衛臺灣的問題。爲追求「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川普必須妥善處理與北京的關係,臺灣更形無足輕重,過去2個多月美中密切溝通對話,凸顯臺灣更形邊緣化的事實。

川習對話中的美中共同解決問題,使臺灣未來充滿變數,拜登時期的美中共管臺灣問題尚可維持一定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若臺灣淪爲美中交易下的棋子則意味臺灣外交政策與國安策略崩盤,一向依賴美國保護傘、倚美抗中的民進黨政府將頓失重心。

全面校準國安外交政策

除了無法精確研判、掌握川普的政策思維與行動外,在美國政權更換過渡時期,賴清德政府無法與川普團隊建立有效溝通管道,對美中高層互動完全狀況外,也導致一連串的誤判。民進黨政府過度解讀,川普的國務卿提名人盧比歐強烈支持「豪豬戰略」加強臺灣防衛,讓中國大陸相信侵略臺灣代價太高以嚇阻中方;或前副總統彭斯在臺北強調,美國對臺灣的支持堅定不移,美國絕不會放棄臺灣。殊不知,美國媒體已在分析,盧比歐的鷹派及干預主義立場未能得到MAGA支持者認同,他的任期可能只有1年;而彭斯早已開罪川普,不能代表川普政策發言。

副總統蕭美琴4年前在駐美代表任內得到美國「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正式邀請,出席拜登總統的就職大典,號稱是臺美斷交以來首次,被形容爲「劃時代的里程碑」,這次駐美代表俞大㵢是否收到正式邀請函,外交部則打迷糊仗。但由立法院長韓國瑜率領的慶賀團確定無法出席改在室內舉行的就職大典,證明了最重要的對美外交工作還是漆落滿地。

川普尚未就任,川普2.0已衝擊美中臺三邊關係,臺灣首當其衝,最關鍵因素還是民進黨一面倒的抗中保臺、聯美抗中的戰略思維已過時,再加上民進黨長久以來高估自己、低估大陸的心態導致局面瀕臨失控邊緣。賴政府必須全面盤點、校準國安外交政策,改善兩岸關係,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纔是跳出美中交易,主掌臺灣命運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