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引擎換擋,多家外企進博會上搶推出海解決方案

爲中國企業出海提供解決方案,搭建中企出海服務平臺,成爲進博會上跨國企業的一大業務聚焦點。

安永華中區戰略與交易諮詢主管合夥人陳瑄表示,近年來,中國企業出海的模式有了幾個變化,比如從輕資產的貿易類轉向重資產的供應鏈出海,從單一的發達市場轉向多元化的新興市場,以及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這些變化,對企業的海外戰略發展和運營體系搭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商品出海,到中國企業在海外構建自己的供應鏈,出海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所需的服務也是在發生變化的。”鄧白氏中國區總裁吳廣宇對第一財經說。

中國企業出海引擎換擋

近年來,受到內外部因素驅動,中國企業逆勢而上,加碼國際化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1.55萬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772.9億美元,增長8.7%,佔全球份額的11.4%,連續12年居全球前三。截至2023年底,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在18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4.8萬家,境外企業覆蓋全球超過80%的國家和地區。

“在出海模式上,海外投資併購速度放緩,綠地投資成爲中國企業出海的主要模式之一。”陳瑄表示,中企出海引擎已經換擋,新質生產力驅動“中國製造”全球深化發展,加大海外綠地投資。

安永發布的《中國企業 “高質量”出海新徵程》報告顯示,2023年,中企宣佈的海外併購金額爲398億美元,海外綠地投資金額1654億美元。海外併購宗數爲457宗,海外綠地投資項目817宗。在行業重點上,TMT行業仍是出海投資併購熱門行業,新制造是海外綠地投資主要驅動力。上市出海企業行業分佈情況顯示,TMT、新制造、生命科學是出海三大熱門,金額佔比分別達到35%、19%、14%。

陳瑄認爲,中企的國際化,聚焦高質量產品、多元化合作、本地化運營三大主題。在高質量產品方面,頭部鏈主企業帶動效應明顯,打造產業與創新生態組團出海,比如“新三樣”。同時,出海呈現出多元化合作模式,企業根據行業特性與不同發展階段,由過往單一型貿易型出海轉型多元合作模式,通過收併購、與當地夥伴合作、設立合資公司等模式,充分發揮雙方優勢。

而在本地化運營方面,“點狀突破”已成歷史,中企深化本地化運營與全球一體化能力,打造拳頭勢能。2023年,中國製造業企業設立的海外營銷服務中心、海外投資設廠、海外研發中心、海外物流中心,分別約150家、95家、60家、30家。

邁向出海下一階段,陳瑄表示,中國企業還面臨一些關鍵戰略選項與問題。比如,在高質量產品生態方面,走向海外的產品、服務,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生態的優勢在哪裡,應該挑選哪個區域作爲目標市場,如何構建安全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在多元化合作模式方面,在海外應該與哪些本地化夥伴合作,選擇哪種合作模式?在本地化運營方面,如何深化海外本地化發展,如何與全球實現一體化協同管治?

陳瑄表示,安永能充分藉助全球的資源和網絡,爲中國企業提供出海“一站式”的諮詢服務,解決從戰略佈局到落地實施的一系列問題,幫助企業“想清楚”“幹明白”。

6日的進博會上,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與普華永道中國發布“科技企業出海共創服務”合作計劃,將打造“專業資訊-專題培訓-跨境活動-定製服務”等系列共創項目,共同推進科技企業出海全過程服務。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主任黃麗宏表示,科技企業出海是商業和創新的同步跨境,既要跨境開拓新市場新機會,也需要實現新技術新產品的跨境開發。

夏數科技主攻機器視覺在畜牧業和工業上的應用,在同濟科技園孵化器創業起步,後獲啓迪之星投孵聯動支持,加速了國際化進程。 夏數科技首席技術官蔡博文表示,“AI+農業”領域的企業出海機會廣闊,但前提是自身的技術產品和團隊能力要雙過硬,當然也切勿孤軍奮戰,需與孵化圈、投資圈及專業機構多方聯動,不斷提升跨境試水的效率,實現出海發展和有效落地。

數據支撐出海

鄧白氏也在進博會現場發佈了出海解決方案,爲出海企業提供一體化支持。 具體來講,就是利用鄧白氏在全球商業大數據和全球服務網絡方面的優勢,爲中國出海企業提供包括提升營銷效能和客戶拓展、保障現金流和回款、優化全球供應鏈管理、確保業務資質和合規性、支持融資需求、構建全球化經營等支持,以及協助企業應對日益嚴格的ESG要求,推動可持續發展。

吳廣宇說,從鄧白氏數據庫的查詢量來看,“五六年前還是海外企業進中國相關業務的查詢量比較大,現在中國企業出海相關業務的查詢量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前者。”

根據鄧白氏、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共同完成的《數據要素×中國企業全球化經營報告》,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經營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更高的領域轉變。通過出口和海外投資,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日益鞏固。未來,隨着全球綠色轉型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企業將在更多新興領域進一步推動全球化進程。

但是,中國企業出海面臨多重風險,主要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市場進入風險,品牌與市場拓展風險,跨境財務風險、安全合規風險、供應鏈風險等。

比如,供應商管理,即對供應商的評估、選擇、監控和優化的全過程管理,是確保供應鏈高效運作的關鍵。確保供應商的穩定性和效率,對於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但在全球化的供應鏈中,企業面臨的主要痛點包括供應商數量龐大、管理複雜,以及跨國貿易中的風險難以把握。

再比如,民營企業逐漸成爲出海的新力量,這一變化帶來了新的風險管理和利潤追求策略。與傳統的外資和國資企業相比,民企在國際貿易中面臨常規風險、海關事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挑戰,需要更加關注價格和技術風險點。

吳廣宇表示,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數據分析和數據技術能夠幫助企業制定更精準的市場進入策略,優化產品設計,並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進行本地化調整。數據還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 上進行競爭分析,識別潛在的商業機會和風險,助力企業的全球業務擴展。

同時,隨着中國企業在全球的擴展,數據保護和隱私合規性也是企業不得不面臨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數據要素”的重視和使用,是中國企業出海必須關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