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世局已非單一國家所能掌控
中時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基於遏制中國大陸及俄羅斯的需要,不惜改變立場,首訪沙烏地阿拉伯,與涉嫌下令殺害沙國異議分子、《華盛頓郵報》記者哈紹吉的王儲穆罕默德會面,引起國內外不少人的反感。拜登解釋這是「無奈的唯一選擇」,似乎暗示「修昔底德陷阱」是美中競爭的宿命。但美國內部出現許多質疑,認爲應放棄過時、偏狹的世界觀,「零和博弈」思維只會導致更激烈的強權對抗與衝突,無助於世界新秩序的重塑。
全球權力板塊已挪移
拜登行前就強調,「作爲總統,我的職責是維持國家的強大和安全。我們必須反擊俄羅斯的侵略,讓自己處於勝過中國的最佳狀態」;訪問期間更兩度指出,「美國不會在中東留下真空,讓中國大陸、俄羅斯或伊朗乘虛而入」,說明了防止中國勢力範圍的擴張纔是他的終極目標。
過去兩個月,拜登披掛上陣,親自走訪印太、中美洲、歐洲大西洋、中東地區,最終目標在建構全球反中聯盟,但對多數國家而言,美國只會警告「小心中國」,高談領導世界、民主對抗專制,卻未提供有意義的實質援助,完全不接地氣。
反觀中國,是以道路、港口、投資等經濟誘因爲主軸,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已有105個會員國,累積資本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的經濟在國際政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即使在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地區,中國的長期經營已非拜登一次訪問就能扭轉;沙烏地阿拉伯就公開表示,中國是沙國重要的貿易伙伴、能源市場以及投資者,美國在許多方面也是沙國的頭號夥伴。
在拜登主持的美洲國家高峰會議中,35國中只有23個國家元首出席,墨西哥、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及瓜地馬拉選擇缺席,後兩者還是臺灣的邦交國。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上週透過視訊向「太平洋島國論壇」發佈利多訊息,要在吉里巴斯及東加設立大使館,但吉里巴斯卻選擇脫離論壇;這些南太蕞爾小國並要求,美、中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應對氣候變遷採取更多行動。
這些跡象顯示,美國仍是世界唯一超級強權,但全球權力板塊已經開始移動,美國不再是唯一擁有影響力的國家,西方國家建立的世界秩序已無法因應跨國威脅,這纔是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存問題。
美中應跳脫終極競爭
即使是美國最依賴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只能侷限於對話關係,無法提升爲政治、軍事同盟,僅就海事安全、新冠肺炎疫苗、氣候變遷等議題進行合作。印度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美中競爭問題上都保持中立;美國印太戰略最堅實的盟友澳洲,在政黨輪替後,立即與中國舉行外長會議,中澳關係要回歸正常仍有漫長道路,但開始解凍則是事實。
世局變化莫測,已非單一國家能夠掌控,拜登就任1年半以來,堅持全面抗中路線,多數國家可能在安全領域希望美國的支持,但經濟領域卻與中國有不可切割的相互依賴性,拜登政府若堅持在競爭中一定要「擊敗」對手,結盟政策將徒勞無功。事實上,美中利益交集處遠超過沖突處,即使在最敏感的俄烏戰爭上都是如此。拜登面臨11月的期中選舉壓力,卻僅有37%的支持率,他會採取激烈手段抗中,利用反民粹扭轉內政頹勢,或改善美中關係,換取改善經濟與內政問題的空間?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邀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西班牙四國領導人訪問北京,展現了中國對美中關係、乃至全球政治的戰略定力與信心,並將積極爭取議程設定的主導權與話語權,打破美國及西方國家壟斷世界秩序的一貫模式。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表示,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變化來自中國,「我們正走向西方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的終結」,中國的崛起是國際政治不可避免的趨勢。未來世局的發展,將取決於美中領袖是否能跳出終極競爭窠臼。可望在月底舉行的中美領導人習拜第三次對話,將是歷史性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