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中天與民進黨 誰禁得起歷史檢驗
中時社論
中天新聞轉進YouTube頻道,訂閱數衝破258萬,還得到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聲援,讚許中天「頻道可以換,新聞專業與新聞魂不能打折」;1年來臺灣政情與媒體的發展,讓大家更瞭解,柯文哲聲援的不只是中天的新聞自由,還包括閱聽衆「看新聞的自由」。
古往今來,越被執政者箝制的言論,越能引起閱聽衆關注;擁有越多閱聽衆的關注,就擁有越多的「媒體價值」。中天新聞失去執照後,曾面臨抉擇,是要向公權力投降;還是忍受虧損,讓民意有一個出口?中天選擇不投降,因爲,一旦投降,臺灣的新聞自由就輸掉了,寒蟬效應就更加鞏固了。中天新聞的影響力不減反增,再次證明執政者的打壓反而讓人民覺醒,真真實實體會到反對的聲音、監督的力量非常重要。
爲什麼?因爲民進黨打壓中天新聞,讓臺灣社會有機會重溫1960年的《自由中國》事件。當年《自由中國》忤逆當道,因而被迫停刊,但臺灣自由主義的火種生生不息,70年代後纔會有民主化運動。中天新聞與《自由中國》相比算是幸運的,雖然損失經濟利益,反抗的聲音卻可以在YouTube平臺延續。這不是執政者手下留情,而是國際格局與民主運動所累積的社會能量,讓民進黨不敢爲所欲爲。
多元化的臺灣,有人聲援中天,自然有人反對。知名網紅館長認爲中天新聞是中國的「大外宣」,柯文哲不應該幫中天講好話。館長的立場是,任何人都不該幫大陸講好話,不應呈現大陸正向的一面。館長的認知正確嗎?這種認知對臺灣好嗎?
民進黨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對大陸採取兩種策略,第一種是「醜化」,放大個別的缺失,忽略總體的、巨大的進步;第二種是「弱化」,忽略兩岸在量體上的差距,把臺灣獨立可能帶來的種種風險,以「美國會出兵救援」一語帶過。影響所及,一般媒體也不願報導大陸正面的、進步的、真實的一面,擔心會被抹紅,這也導致大多數臺灣人民所瞭解的「中國」,片面而刻板。在民進黨反中的操作策略下,培養出許多「館長」,跟隨民進黨走上兩岸對抗之路。
臺灣若不能客觀瞭解今日大陸的真實存在,又要如何理解、判斷臺灣的客觀情勢與東亞大勢,乃至於世界大局?臺灣人民有權力瞭解真實的、正反並陳的「中國」,臺灣不缺從意識形態立場報導大陸新聞的媒體,中天新聞甘冒大不韙,選擇報導大陸進步、發展一面的新聞,正是要提供閱聽衆另一個選擇。中天新聞在下架之前,收視率長期穩居第一,這是閱聽衆的選擇,民進黨政府卻濫權霸道剝奪人民的選擇權。
中天接下言論自由的火炬
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公開表明,「臺灣獨立做不到」,拜登政府隨後宣稱美方「不支持臺灣獨立」,都印證了中天新聞長期以來反對臺獨的立場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既然民進黨可以堅持不可行的「臺獨」,人民自然也有權力選擇「和平統一」;即使不選擇「和平統一」,至少有選擇反對民進黨「反中」路線的權力,但民進黨通通不準,還拿出國民黨威權時代的手段關掉中天新聞頻道。
民進黨指責中天新聞「洗腦觀衆」,現在證明臺獨是一場騙局,那麼,是誰在洗腦大衆,誰的立場禁得起時間檢驗?
中天新聞失去執照後,閱聽衆更相信中天不受政府左右,更期待中天發揮「制衡政府」的力量,這種期待已經不只是「影響力」可以概括,嚴肅地說,更是中天新聞與整個旺中媒體集團對歷史、對臺灣的責任。
60年前的雷震事件,到今天還發人深省,美麗島事件後施明德的從容,依然深植人心。同樣是被政府箝制,中天新聞接下了這個言論自由的火炬,做得好,做不好,將受到後人的檢視。
疫情動盪的此刻,一個對得起閱聽衆的媒體,不能只對政府新聞稿照單全收,必須在重重煙霧中,找出政府試圖遮掩的真相;3+11決策的始作俑者、阻擋疫苗入臺的元兇、國產疫苗的護航黑手,以及疫情期間逝者家屬的悲傷、勞工的困頓、企業的無奈,讓真相被人民知道是媒體必須承載的責任。
對中天新聞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