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映當如《哈利·波特》

自今日(10月11日)起,《哈利·波特》全系列將陸續在內地院線展開重映,從10月中到11月末,一週上映一部。而在11月1日,呂克·貝鬆的名作《這個殺手不太冷》也將首次登陸內地院線。雖然今年的重映電影普遍表現不佳,但勢頭上仍不見止歇之意。

截至毒眸發稿前,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已經收穫了1000萬票房,位居當日票房亞軍,在今年的重映片中當屬翹楚,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熱度趨勢在接下來上映的每一部中還能持續多久。

(圖源:燈塔專業版)

事實上,《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早在2020年就曾重映,還取得了近兩億的票房成績,在電影行業復甦伊始,起到了爲市場預熱的作用。而在當下電影行業整體低潮之中,該系列又重新出山,亦如昨日重現。

系列的漸次重映從方法論上來說也更有新意和誠意,許多海外的經典影片都是系列化形式呈現的,這無疑可以爲之後的重映動作提供參考。對於普通週末缺乏供給的影院來說,也多了一道可以給觀衆開胃的小菜。毒眸無數次呼籲“讓電影不要只是過年吃的餃子,而應該是日常的大米飯”,沒想到先在重映片身上滿足了。

(圖源:豆瓣)

只不過,經典電影的重映也並非穩賺不賠的無本買賣,從近些年的票房表現來看,大部分重映電影交出的成績都一言難盡。在當下這個檔期依賴症和優質電影內容缺乏的雙重困局之中,重映電影當然能起到填補市場的作用,但重映電影的選擇、宣發的方式以及渠道的安排都需要有更慎重和精細化的構想與實踐。畢竟“救飢”的方法有限,每一種都不好浪擲。

風潮與風險

在聲勢浩大的春節檔之後,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就進入了漫長的寒潮期,偶有爆款,但整體低迷。暑期檔和國慶檔的表現有目共睹,被寄予救市厚望的影片大多數敗下陣來。更令人不安的事實是,今年以來,尤其是國慶檔的票價相較往年來說是降低了的。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市場表現疲軟之下,就迫切需要生力軍的加入。國產大製作因爲疫情的餘波要麼正在拍攝中,要麼項目取消;好萊塢電影已經失去了在內地電影市場呼風喚雨的能力,況且也同樣面臨片荒的問題。相較之下,電影重映成爲了一個可操作性更強的選擇,僅僅在中秋節一個不大的檔期,就有三部重映片上映,但除了《流浪地球2》,餘下票房勉強才湊夠六位數。

究竟什麼樣的電影適合重映?並沒有什麼具體而微的標準,但可以有幾個可供參考的座標:一類是經典電影的重製版本,或是經過數字修復或是轉成3D格式,抑或是補足了此前刪減的部分或增添了新的內容,比如《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在重映時就增添了11分鐘的新畫面;一類是在電影續作或導演新作即將上映時,重映系列或導演舊作來預熱,比如《白蛇:緣起》的重映就是爲《白蛇:浮生》的上映預熱,《沙丘》的重映也是類似,更多是宣傳上的考量,重映的規模也相對有限。

《沙丘》《白蛇:浮生》重映(圖源:微博)

自從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重映拿下近10億票房,以及陸續有《一代宗師》和《阿凡達》等電影重製版的成功,大量無情懷加持又跟稱不上經典的電影也在跟風重映,最後自然是求仁得仁,撲得悄無聲息。而像《放牛班的春天》等影視經典也因爲過於聚焦影迷羣體也成績平平。

擁有廣泛影響力且經久不衰的電影才真正適合重映,可這樣的電影本就鳳毛麟角,要不然《泰坦尼克號》也不會重映兩次。

更重要的是,影片的重映、重製,往往是伴隨着額外成本的,並非“無本生意”。

據瞭解,目前國際上修復一部電影的成本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部分修復質量較高的影片成本更是達到千萬,各種設備的前期投入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很多老電影的底片因爲時間的關係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劃痕、污漬以及過度曝光等問題,在進行清洗和除塵這樣的物理修復後還要進行數字修復,部分電影還需要重新調色,以至於修復工作工序複雜且需耗費大量人工。

在過去國內3D電影盛行時期,經典影片轉製成3D進行重映也一度成爲了一種趨勢。2015年,《功夫3D》和《一代宗師3D》先後上映。據當時負責宣發的人員透露,《功夫》的3D轉製成本約爲2000萬元,《一代宗師》沒有透露具體成本,但王家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光轉制的費用就足夠拍一部新片了。”這些成本之外,在引進片重映中,版權費有時甚至比買斷一部新片還要高。

《一代宗師》《功夫》(圖源:豆瓣)

本次《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重映,上映的就是4K修復版本,並且是導演剪輯版。能否收穫市場積極反饋還不好說,但至少對於平日要去電影節搶票的影迷來說是件好事。這也是大多數經典影片重映的一大縮影——影迷狂歡,普通觀衆並未可感。

經典影片的口碑逆轉

從內容上來說,經典影片重映還有另一重風險——歷經歲月變遷,觀衆主體的變化導致經典影片並不一定符合符合當下觀衆的審美趣味和觀影節奏乃至於價值觀。

在《指環王1:護戒使者》重映時,就收穫了許多差評,吐槽的點集中在冗長無聊上。本次重映的《哈利·波特》系列則是遭遇了場外因素的干擾,2019年,JK羅琳發佈的消息被指責歧視跨性別人羣,一石激起千層浪,羅琳被瞬間集火,《哈利·波特》的三位主演紛紛與其割席,隨後事態開始失控,羅琳曾發文表示:“自己收到的死亡威脅多到可以糊房子……”

JK羅琳和《哈利·波特》三位主演

片中“馬爾福”的飾演者因爲支持羅琳,在一次直播時直接落淚。有電影的粉絲表示,不想再看到這幾個白眼狼。無獨有偶,《這個殺手不太冷》也曾遭遇空前的輿論危機。先是有網友發文,稱該片涉嫌抄襲涉嫌抄襲《女煞葛洛莉》,兩片的劇情高度重合,只是呂克貝鬆把片中人物性轉了而已。

(圖源:新浪新聞)

從劇情上看,兩部電影開頭的部分設定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但之後的劇情就完全是不同的走向了。呂克·貝松本人曾在採訪中表示《女煞葛洛莉》是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故存在致敬的可能性。不過致敬還是抄襲衆說紛紜,每個人的標準亦有不同,還屬於可以進行討論的技術問題,而導演本人接下來受到的指責則顯得有些致命。

《這個殺手不太冷》被認爲片中存在着戀童的意味,因此還被部分國家禁映過,延伸開來,導演本人也被質疑是否存在戀童癖的傾向,呂克貝松本人曾深陷性侵風波也加重了這種懷疑。2018年,先後有9位女性指控呂克貝鬆對自己有過性騷擾行爲,在漫長的訴訟過後,呂克貝鬆勝訴,但對其的種種疑慮與質疑並未完全消去。如何規避潛在的輿情風險也是選擇重映電影需要考量的指標。

在公佈重映消息之後的社媒平臺上,不少國內網友的反饋並不如預期中那樣呈現爲影迷羣體的狂歡,而是對“割韭菜”的質疑以及對經典影片“經典性”的懷疑。在這個解構主義盛行的時代裡,或許經典的魅力本就是存疑的。

(圖源:微博)

基本法

在世界範圍內,重映相當普遍,這有賴於海外觀衆長期培養的觀影習慣支撐。

以2022年的法國電影市場爲例,超過90%的影片都是重映影片。今年,派拉蒙在英國的420家影院重映了《低俗小說》,以及《卑鄙女孩》、《殭屍肖恩》。

於8月15日在多個國家重映的《鬼媽媽》在4天內就取得了2020萬美元,重映後的第一個週末,票房居於全球第五。英國的銀幕負責人Robert Lea表示,“(影片重映)在過去的幾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增長。2023年重映票房比前一年增長了50%,2024又將達到一個新的增高點。”

《鬼媽媽》(圖源:豆瓣)

但這對於中國電影來說仍然是全新的課題。首先是選擇的方向和種類,如果選擇近期上映過的大熱影片,既可以節省修復費用,又可以吸引粉絲二次觀影,但電影行業的邊際遞減效應仍然存在,很多曾在幾年前大熱的電影未必會在當下重新火熱,如《你的名字。》《灌籃高手》這類往往可遇不可求;如果選擇一些年代相對久遠的電影,除了一筆不菲的修復費用和版權費用外,受衆主要面向影迷羣體,難以激發下沉羣體觀影熱情,很容易賠本賺吆喝。

本次《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每週重映一部的策略可以借鑑。不必侷限於某個電影系列,也可以策劃以某個演員或導演爲主題的放映活動,挑出其幾部代表作隔週上映以形成營銷事件。

影院也也可以策劃相應的活動來呼應。比如此次《哈利·波特》系列上映,部分影院推出了在十一月底進行兩天馬拉松觀影的服務,更有甚者,則是推出一天看完八部的鐵人套餐,直接通宵走起。

(圖源:淘票票微博)

總體來說,內地所重映的引進片類型仍顯得單一,缺少懸疑和喜劇等主流類型片,相當多的重映引進片實際上也曾經在內地上映過,這種謹慎的策略確實起到了減少風險的作用,但也降低了觀衆的新鮮感,或許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一些。

歸根到底,對於當下的內地電影市場來說,重映電影只是起到補充市場空白的作用,無法成爲左右整個市場走向的主角。但重映片的意義在於維持一個起碼水平的影院觀影文化氛圍,當觀衆沉浸在密閉空間裡,進入影像世界後才能感到電影院的存在依然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