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難追查 考驗金管會拿捏「鬆緊力道」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給保管銀行太多限制「會影響外資進入臺灣的意願」。(圖/記者李毓康攝)
「大同!大同!國貨好。」對許多人來說,多年來,大同這段熟悉且朗朗上口的旋律與它的招牌一樣早已深植於心,看着這家百年企業由盛轉衰,日前又面臨經營變天,後續是喜是憂仍是未知數。
大同股臨會那天,市場派以7比2拿下董事席次,被封爲「最強媳婦」的林郭文豔最快本週交出董事職務。有財經界人士受訪時指出,市場派建築業背景濃厚,入主大同會不會好好經營仍需時間驗證,但期待主管機關繼續關注大同新團隊的公司治理,避免大同豐厚的土地資產被有心人套利。
今日是大同案落幕第4天,各界一談起「大同」,仍將焦點鎖定在「調查中」的中資議題,質疑外資相關辦法是不是有模糊地帶,雖然金管會證期局已迴應會繼續清查,行政監理不分市場派、中資派,亦沒有空窗期,但可從字裡行間感受出,中資話題對他們而言是塊燙手山芋。
限制保管銀行太多「會影響外資入臺意願」
將時間倒轉到10月,有民團召開記者會,並建議經濟部及金管會應修改外資辦法。
其中,上市櫃大股東必須揭露受益人身分,不能只顯示「某外資保管專戶」,這樣會讓「藏鏡人」行使股東權,介入公司經營權,特別是中資會僞裝成外資。
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要調和一下!」社會的期待都有聽到,但政府這幾年爲鼓勵外資來臺,已經鬆綁外資,證期局也在前兩年,針對外資管理提出相關改進措施,包括外資的保管銀行必須要求客戶,出具沒有違法中資聲明書等;畢竟保管銀行也沒有能力,查覈外資客戶是否爲中資,如果因爲一些個案過度要求,給保管銀行有太多責任,就會影響外資進入臺灣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