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榮和魏建軍“吹哨”:造車應有底線

作者|龔宸芫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我和國際上一些朋友沒看懂,一些企業走着走着就沒了”“高質量發展是乾死一個算一個嗎?”“今年不太卷,明年會卷死”“這一輪科技突破太快,我們根本學不過來”……

一場來自主流車企大佬就“新汽車高質量發展之路”話題的對話,直擊行業痛點,引出頻頻金句,迅速在汽車行業掀起波瀾,在多個社交平臺同時登上熱搜。

11月9日,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期間,寰球汽車在浙江烏鎮舉辦“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咖薈·汽車夜話”。由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主持,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軍,以汽車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展開深入對話。

當前正值中國汽車產業深度轉型,新能源催生了不少發展機遇,也給車企和產業鏈帶來多重挑戰。如何將挑戰巧妙地化爲機遇、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朱華榮和魏建軍在對話中帶來不少“乾貨”。

兩位大佬既談到了電動車增利不增收、新能源多線並舉的行業怪象,也談到自身企業面對轉型時遇到的問題及應對之策,還以企業掌舵人的身份,高屋建瓴建議車企如何在新汽車時代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這場對話結束後,業內人士從不同層面評價,稱“全是真材實料”“太敢說真話”“大道(參數丨圖片)至簡”……雖然角度不同,但大部分人認可對話碰撞出的觀點——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確實該被正向引領了。

高質量發展靠體系力

從對話過程來看,朱華榮和魏建軍的個性迥異:前者走溫和派路線,在佈局和打法上追求穩;後者則偏向激進派,此路不通立馬換下條路,主打一個乾脆利落。

不過,在對待高質量發展話題上,兩人態度幾乎一致,這也反映出汽車產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

魏建軍認爲,目前汽車行業發展未能達到高質量水平。各方資本滲透和干擾的因素繁多,導致行業發展過於慘烈。朱華榮也深有體會,他時常感覺很多車企在規模、效益等方面發展不可持續,導致走着走着(企業)就沒了。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軍

何謂高質量?魏建軍提出,“乾死一個算一個”“競爭血淋淋”都不能算高質量,如果行業發展現狀一直如此,那麼長城汽車只能陪着幹下去。

如何高質量發展?朱華榮以長安汽車爲例,從兩方面作答。

其一,企業要加大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是本輪科技進步必須使用的一個工具,企業需要將其轉化爲生產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其二,向世界級品牌邁進。“汽車是全球化競爭的產業。我們雖然在中國能成爲一流企業,但放眼世界,很可能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朱華榮感嘆。

綜上兩點,長安汽車發佈了3個計劃,分別爲面向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計劃、面向智能化的“北斗天樞”計劃,以及面向國際化的“海納百川”計劃。

▲2017年,長安汽車發佈“香格里拉”計劃

魏建軍則提出規範市場環境、企業遵紀守法、樹立底線與長期思維三點建議。

首先,他建議政府針對行業不健康現象,應當加快完善規範的規範建設。“在中國市場,大家都在一個賽道里,過度擁擠經常導致血流成河現象發生。”

在他看來,資本過多介入必然會導致整個行業偏離行業發展本質和原本道路,讓整個行業越來越畸形,只有規範的制度約束纔會讓行業以及各個品牌的發展步入正軌,公平競爭。

其次,他建議企業要遵紀守法。這是車企的經營之本,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以及品牌健康發展。

魏建軍認爲,市場環境對企業非常不友好,“莫須有的東西非常沒底線。我們做汽車製造的企業,造車賣給消費者並對其負責就可以了,沒必要做一些沒底線的事。”

最後,他認爲車企應該堅守底線,要堅守底線思維和長期思維,因爲汽車早晚都要回歸科技公司、製造業本色。底線思維意味着車企不能在出口業務上“雙標”,如有些出口的車是一種標準,國內賣的車卻不能保持一致,達不到排放標準。他建議部分車企,不要通過粉飾業績來獲得資本收益,這不是(賣)汽車的初衷。

在出口業務上,魏建軍認爲中國品牌雖然實現了快速增長,也開始遵守一些底線,但售後跟不上,產品質量亦參差不齊,“走出去就是代表中國品牌,不能發生國外消費者買車後找不到人(售後)的事。”

回顧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程,包括傳統和新勢力在內的企業中,有不少車企曾輝煌一時,但如今只剩下“一堆白骨”,這就需要車企堅守長期主義。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

朱華榮認爲:“汽車產業還要回到腳踏實地,做好產品、做好服務、運營好用戶,實實在在打造品牌,尤其是要有底線,依法合規、誠信經營,這纔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在他看來,汽車產業是一場永不停息的馬拉松比賽,每家企業加入比賽就意味着沒有終點可言,要想長遠發展下去,車企需要比拼的是體力(體系能力)。

新能源最佳時期

既然新汽車還未能達到高質量發展水平,那麼目前面臨哪些困境?

從今年上市車企披露的財報來看,業績逐漸朝着增收不增利方向發展——銷量、營收保持增長趨勢,但利潤不增反降,尤其體現在純電動車上,“賣一輛虧一輛”成爲行業普遍現象。

朱華榮和魏建軍均表示,兩家企業目前也陷在這個怪圈裡。魏建軍坦言,歐拉旗下的黑貓是款好車,也深受用戶喜愛,但最終還是決定停售,主要原因就是太賠錢,“黑貓在去年年初一個月賣兩萬輛,一輛賠一萬多,這個車一個月要賠兩個億。”

也正因如此,在新能源轉型之路上,車企開始朝着多元化路線進發,以多路並進的方式探尋更多發展之路,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也不例外。

目前,長城汽車在燃油、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氫能等方面都有佈局,且相對其他車企而言佈局較早。長安汽車也堅持多種能源路徑發展方向,並走上與長城汽車相似的路線,堅持五大技術路線並行。

▲2021年,長城汽車公佈氫能汽車計劃

長安汽車入局,朱華榮說:“原來做一個動力,現在做五大動力。”不過也正是得益於長城、長安等企業的堅持,中國汽車產業才能滿足廣大用戶需求結構,來支撐經濟發展。

過去三年,長安、吉利、長城三家自主車企皆完成多路線佈局,並在新能源車銷量上實現了翻倍增長。朱華榮認爲,現在是三家企業從傳統汽車大踏步進入新能源的最佳時期,未來會看見曙光,這其中貴在堅持。

2023年對於衆多車企而言,都是較爲難忘的一年。內卷加劇、市場環境堪憂,朱華榮認爲“卷死了”。從車企自身角度出發,也存在頗多問題,魏建軍比較直接,說“長城汽車雖然賣得不錯,但在營銷網絡、營銷體系建設等方面都缺乏競爭力。”

從渠道層面看,長城汽車的一大優勢是經銷商忠誠度較高,通常只賣長城汽車的產品。魏建軍認爲這恰好也暴露出長城汽車在渠道上的一大問題——忠誠度高的經銷商意味着思維閉環,沒有賣其他品牌產品的經驗,所以也不會賣車。

從自身經驗出發,魏建軍給汽車行業提了個醒:越一帆風順,問題反而越大。車企一定要定義好產品,不要“攤大餅”,產品經理的思維不要面面俱到。他很佩服理想汽車的產品定義,即抓一個細分市場先活下去。

在出口業務上,魏建軍認爲車企走出去並不容易,不能死守自家股份,大家還需要抱團合作。他藉此呼籲:“企業依然要引入競爭,長城汽車非常歡迎技術、服務方面的業務合作。”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車企還要完成“新汽車”的轉變。長安汽車在轉型過程中經常提及這三個字,朱華榮有深刻體會。在他看來,新汽車主要是技術帶來的突破,會成爲讓汽車從原來簡單的移動工具,轉向移動多功能空間。屆時,新汽車會成爲智能的計算終端,還將是大數據的採集載體。

朱華榮將新汽車的影響擴大到整個社會面:“未來,汽車會深度改變社會的治理、國家的治理,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的政治、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