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流浪少女重拾學業上大學 楚怡鈞盼無家者被重視
社工們會定期夜訪艋舺公園,發放保暖物資給無家者。(楚怡鈞提供)
服務不少獨居長輩、弱勢家庭,楚怡鈞擔任萬華社福中心社工近12年,曾幫助露宿街頭少女重拾學業、對無家者的照顧也不間斷,「社工是折損率很高的行業、流動率也高」,但還是有不少人任勞任怨,他盼這羣無家者的問題能被重視,讓弱勢族羣都能獲得照顧。
楚怡鈞表示,轉到萬華區服務將滿12年,還記得第一次進到萬華,市容跟以往生活環境很不同,且走進艋舺公園後發現,街友在此處密集度很高,全北市約600多位街友,近9成在萬華區及臺北車站。
服務過程也遇到不少印象深刻的故事,楚怡鈞提到,某次跟基金會到臺北車站服務,遇到一對露宿街頭的父女,當時很難想像十幾歲就得跟着父親過上排隊領便當的生活,後來經社會局協助,讓少女重拾學業,也考上國立大學,父親也能入住社會住宅,這是他第一次遇到流浪兒童,但很慶幸能幫助對方。
全臺北市街友佔了全國四分之一,楚怡鈞表示,民衆談到街友議題時觀點兩極,有人認爲他們佔據公共空間,有人認爲他們可憐,總凸顯其悲慘一面,但很少人去想背後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加上媒體對街友也有誤解,他舉例,之前公園發生兇殺案,新聞指街友殺人,後來確認兇嫌不是街友,卻因爲事件發生在公園而被冠上這樣的標籤。
楚怡鈞接着說,臺灣人很有愛心,一年可收到十萬份捐贈的餐食,但捐贈不見得是街友需求,且有時爆量捐便當,也會引來吃不完浪費或滋生老鼠的問題,不僅勞煩清潔員,也讓街友背黑鍋,但對他們而言只是睡一覺突然多個便當,有時也難處理。他建議,民衆要發揮愛心,不妨先聯絡社福中心,控制便當發放數量,讓資源能給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在萬華社福中心負責服務街友的社工,平均一人服務近120人,楚怡鈞說道,人力其實不多,且基層社工有時做得再好,不一定能滿足大家需求,甚至每當問題發生,像疫情時或社會案件,社工兼顧個案輔導、人權議題,還得解決社區的抱怨,常常處在兩難之中。
「臺灣弱勢族羣轉變成街友的過程其實很快」,楚怡鈞感嘆說道,因爲社會沒有足夠中繼站,承接這羣從社會安全網掉出來的人,他們只剩街頭可以待,很多人說這是居住正義的問題,但背後還有社會住宅數量是否足夠安置、弱勢照護政策、身心障礙機構不足等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
楚怡鈞最後說,很多人覺得政府政策消極,只保證個案不要出事,但身爲社工能理解很多情況難以預測,像曾有個案在訪視後隔天過世,或是前幾日還聊天,沒幾日就離世等,偶爾也會覺得是否是自己做得不夠多,不時需要調適心情,但身邊每個社工都已盡全力,也因爲大家任勞任怨的努力,讓弱勢族羣能得到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