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青春之歌|胡奉雅:“90後”“焊接一姐”逐夢大國重器
新華社瀋陽5月3日電 題:胡奉雅:“90後”“焊接一姐”逐夢大國重器 新華社記者白涌泉 長江大橋下,貨船往來穿梭。在安徽池州,長江干流過江通道工程的防撞裝置上,首次使用了一種全新材料——鈦鋼複合板。 1700多公里外,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焊接與腐蝕研究所副所長鬍奉雅,正着手將這一科研成果繼續向前推進。 長髮披肩,鼻樑上架着一副大大的眼鏡。1990年出生的胡奉雅外表溫文爾雅,身上卻有一股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狠勁”。直至今天,胡奉雅的父母都想不通,一個“女娃”不坐辦公室,爲什麼非要跑去當又苦又累的“焊工”。 時光倒回至2008年。正在備戰高考的小奉雅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結構。“電視上一位焊接女工程師說,好幾個人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纔將鳥巢其中的一個焊縫成功焊接。”16年後,胡奉雅對那個夜晚仍然記憶猶新。 簡短的一條新聞,在小奉雅心中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三個月後,她被哈爾濱工業大學王牌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錄取。 從此,身穿工服,腳踩膠鞋,手握焊槍,成了她的常態。 2018年,胡奉雅盯上了一項世界性難題——鈦鋼複合板焊接。 鈦材有萬年不腐的性能,廣泛應用於海洋材料領域,但鈦材價格高,雖然鈦鋼複合板能將成本大幅降低75%,但卻面臨做出來用不上的尷尬境地。“只要超過1000攝氏度,鈦材和鋼材就會反應開裂,但焊接的溫度高達2000多攝氏度,不開裂是不可能的。”組裡的專家說。 作爲焊接領域的頂尖科研機構,英國焊接研究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號稱“什麼都能焊”。爲了儘快找到辦法,胡奉雅踏上了登門“取經”之路。 但令胡奉雅沒想到的是,等待她的是一盆冷水。 “將鈦材和鋼材焊接在一起,且性能穩定是不可能的事。”研究所一位教授直接將胡奉雅的想法“判了死刑”。 胡奉雅心情跌落到谷底。彼時,鈦鋼複合板的課題還沒有立項,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方向,內心也一直在犯嘀咕:是放棄還是繼續? 經過一夜輾轉反側,胡奉雅決定再試試。 反覆的實驗,反覆的失敗。這讓胡奉雅覺得,只靠焊接工藝的提升,已經無法達到既定目標,必須研發中間材料來阻斷焊接過程中兩種材料的無序擴散。 爲惡補材料知識的欠缺,胡奉雅又一頭扎進圖書館。很多人都勸她,要不就算了吧,但胡奉雅不甘心,她一直有一種感覺,距離成功似乎就差一步。 改造焊接平臺裝備、研發新材料、深加工坡口……當實驗室傳來成功的消息時,胡奉雅如釋重負。此時,從她着手研發這個課題,已經過去了1000多天。 如果說,科研就是不斷失敗再重來的過程。那“技術大拿”就是在一次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煉成的。 不久前,某深海裝備焊接材料突然出現氣孔問題,用戶要求在15天之內解決。胡奉雅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分赴4個地方查找問題,24小時連軸幹,最終確認是生產過程導致質量不合格。胡奉雅趕緊跑到代加工廠,現場指導改進生產工藝。最終,用時12天完成找原因、改工藝、再生產,受到客戶讚賞。 “目前,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水下原位增材絲材開發及工藝研發上。”胡奉雅說,“我要盡全力解決高端焊接材料的‘卡脖子’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