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爭端難解 中越關係跌宕起伏

2014年1月29日,駐守在三沙市共軍官兵,在哨位上迎接新年。(中新社

1979年,26歲的李作成(左1)現任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參加中越戰爭。(取自中新網

位於三沙市琛航島西沙海戰烈士陵園。主紀念碑高9.8米,採用漢白玉石製成。(中新社資料照片

友誼關原本是中越必爭之地,現在則是旅遊勝地。(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越關係大事記

中共建政70年,與周邊國家關係,也歷經各種波瀾起伏,當中又以中越關係爲經典。兩國雖同爲社會主義陣營,但在這幾十年間,從冷戰結構下的合縱連橫,到幾次邊境衝突,再到南海諸島的主權爭端,兩國多次發生戰事,然而雙方在歷史、地理、文化上,又有源遠流長的互動,在當前美國亞太事務逐漸力有未逮之際,大陸東協國家正在共同推動的「南海行爲準則」,也讓中越關係又回到了穩定。

1955年到1975年,越南陷入長達20年的越戰,局勢混亂中,越南佔領着西沙珊瑚島,到1973年南越更宣佈將南沙羣島的一些島嶼劃入版圖、隔年一月又再次佔領甘泉島和金銀島,造成大陸漁民和民兵死傷。大陸遂於1974年反擊,發動「西沙海戰」。

1974西沙海戰 陸進軍南沙

當時由時任軍委副主席總參謀長鄧小平和另位軍委副主席葉劍英負責,對越軍開炮,海戰擊沉南越護衛艦1艘,擊傷南越驅逐艦3艘,之後越艦逃跑,大陸乘勝追擊,收付了三島,歷經西沙海戰,大陸在南海西沙羣島區域驅逐了南越勢力,從此牢牢控制了永樂羣島核心區,爲後來控制西沙邊緣島礁,及進軍南沙羣島,奠定了重要基礎。

1979年2月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6年北越正式統一了南越,挾着在越戰中擊退了美國,並有蘇聯的撐腰,越南走上擴張道路,1978年在蘇聯支持下,入侵柬埔寨並迅速佔領。對大陸而言,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又侵略大陸盟友柬埔寨,是對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因此在1979年2月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以打亂蘇聯和越南的戰略佈署。

這是一場在戰爭史上頗爲特殊的戰役,歷時僅一個月,雙方皆宣稱自己獲勝,然而戰場上的損傷,卻可能帶來外交和國際戰略上的收穫。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就認爲,大陸在此戰役實現了地緣政治的目標,節制蘇聯在東南亞的擴展。此戰役導致蘇越更親近、中美也更緊密的效應,兩個壁壘分明的陣營正式成形。在戰略上的意義則是,既拖垮越南的經濟,也藉由越南來拖垮蘇聯。果然到了1980年代末,蘇聯意識到,無法再支持越南。越南也不得不轉向中國。

1988年3月,大陸決定在南沙羣島永暑礁建立海洋觀測站,遭越軍挑釁阻撓甚至開火,大陸也進行反擊,最終擊沉越南海軍艦艇2艘,成功收復9個島礁,填補了大陸過去對南沙羣島實際控制的空白,而赤瓜礁後來也成爲大陸在南沙的重要支撐點

2012年7月 陸建「三沙市」

爲了南海諸島的主權,大陸在2012年7月更大動作,在海南省建立「三沙市」,市政府就駐在西沙永興島,撤銷原來的西沙、南沙、中沙羣島辦事處,三沙市從此成大陸最南端的地級行政區

然而這一連串的動作,也埋下越南對中國不滿的情緒,2014年5、6月間,大陸在南海的981鑽井平臺探勘石油,被越南多次干擾、挑釁,也引發越南民衆的恐慌和不滿,出現反華情緒,後來失控排華暴動,當時還造成臺商首當其衝,遭遇打劫、縱火等暴力事件

南海行爲準則 中越再回溫

在越南排華情緒稍微緩和後的隔年(2015年)11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踏上越南訪問,這是大陸領導人睽違9年後對越南的正式訪問;特別的是,相隔2年的2017年11月,習近平又再次訪問越南,雙方發表聯合公報,表明同意恪守《關於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管控分歧,維護南海和平。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亞太事務的插手逐漸力有未逮,反觀大陸與東協國家有了更緊密的互動,大陸發起的《南海行爲準則》,已於2019年7月底完成一讀,主權爭端有了明顯緩解,越南對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也展現積極態度,兩國高層多次互訪。中越關係的數十年曆程,生動反映了世界權力格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