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馬智行張寧:一個城市投放500輛以上,“無人的士”才能收支平衡
中新經緯7月12日電 (常濤)碰撞事故、橫停馬路、定價爭議……最近,“蘿蔔快跑”成了熱詞。
面對這一新鮮事物,最先坐不住的是開出租車的老司機們,他們擔心無人駕駛出租車會搶走他們的“飯碗”。
老司機們的擔心操之過急嗎?有無必要?關於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爭議爲何突然爆發?圍繞這些問題,中新經緯近日專訪了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寧。
無人駕駛出租“出圈”是多方作用的結果
中新經緯:請介紹一下小馬智行無人駕駛出租車在各城市佈局情況以及運行情況。
張寧:小馬智行成立於2016年底,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設立研發中心,並於2018年推出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小馬智行APP”, 2024年7月,隨着小馬智行取得上海市無駕駛人智能網聯示範許可,小馬智行全無人駕駛出行服務正式覆蓋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當地市民可以用手機軟件打到一臺無人車。
目前,小馬智行在北京、廣州提供全無人商業化Robotaxi服務,也就是可以收費了。
中新經緯:最近,關於無人駕駛出租車(網約車)的討論聲音很多,爲什麼突然爆發了?
張寧:此前,大衆對於無人駕駛還停留在概念階段,甚至很容易將之與輔助駕駛混淆,總之這事離大衆還比較遠。最近對於武漢無人駕駛出租車(網約車)的討論將無人駕駛帶出了圈,作爲從業者來講還是很高興看到這項技術被關注。
實際上,近期無人駕駛行業並沒有特別大的動作,之所以受到這麼大關注,有一定偶然性,但背後實際上是技術到一定成熟度以及市場到一定體量的結果,是多方作用下的結果。很多公司在這個行業已經投入了很多年,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商業化落地,都是紮紮實實做過來的。
雖然市場關注的情緒和關注度可能很快會消失,但近期的討論,作爲從業者是喜聞樂見的。從長期來看,行業裡的公司還是要拿紮紮實實的技術,提供安全高效舒適的出行方式。
中新經緯:從武漢的情況來看,市民反映路上的無人駕駛網約車隨處可見,關注度爆發和這個有關係嗎?
張寧:其實武漢發生的事情在其他城市同步進行,乘客可以在線約叫無人駕駛網約車,併爲此付費。剛剛提到的“隨處可見”其實是滲透率的問題,當一個城市車輛投放數量達到500到1000臺時,纔會給人一種隨處都是這種車的感覺,所以這種感覺不是突然有的,在此之前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發展,至少一年半。
目前,小馬智行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共投入了近300輛自動駕駛車,單量也是逐日增長。
擔心被“搶飯碗”,是否爲時過早?
中新經緯:目前無人駕駛出租車定價低於傳統出租車、網約車,是虧損運營的,運營的拐點在何時?
張寧:對於無人駕駛出租車而言,如果要做到規模的商業化,單一城市投放500到1000臺的量級,纔有可能達到收支平衡。無人駕駛出租運營背後,企業投入很大,比如調度,地勤養護體系等等。我們曾測算過,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投放量在1000臺時,運營纔會達到盈虧平衡點,越過這個點,每增加一臺車輛我們的成本會更低,毛利率會更高,進入正向的不斷自我造血的階段。
對於小馬智行而言,我們希望在2025年、2026年左右,在單一城市做到千臺無人駕駛出租的落地運營。
中新經緯:所以傳統出租車司機擔心被“搶飯碗”爲時過早?有必要擔心嗎?
張寧:根據數據統計,在北上廣深,單一城市傳統出租車的體量大概是10多萬臺,網約車也有十幾萬臺,所以總量就會有三十萬臺左右的規模,這就意味着,當你即使投入1000臺無人駕駛出租車,也到不了1%的市場份額。
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的討論,對於傳統出租行業更有點狼來了的感覺,大家開始對這項新生事物有一些深度的思考,甚至開始有一點點負面情緒的體現,但實質上,從理性的角度看,以目前的市場份額對市場的影響其實還是非常小的。
當然未來無人駕駛滲透率一定會逐步提升,尤其是跨過盈虧平衡點之後,會產生指數型的增量,這個是一定會到來的,但這個時間點會在5年後,才能說對目前傳統出行方式形成結構性的變化。
中新經緯:會這麼慢嗎?
張寧:5年以內不會形成對傳統出行市場的巨大沖擊,這個指的是至少要超過30%的滲透率,這個肯定不會是在5年裡面就立即發生的事情。
3年之內,無人駕駛出租車會變成舉足輕重的出行方式,5年之內會佔有一定的市場和份額,要說一定的變化,可能是更長時間的事情了。
中新經緯:會完全取代嗎?
張寧:不會。這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提供的是標準化的服務,再好的服務也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有些乘客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需要差異化的服務,從這點來講,未來的出租車會朝着更精細化的方向去做。
中新經緯:有乘客反映,無人駕駛出租速度較慢,比較“慫”,怎麼看?
張寧:對於車輛的“慫”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一種是高快速路,比如小馬智行在高快速路比如機場線時,可以達到120km/h,這速度其實比大部分司機高出10%。
但從城區角度,尤其是已經在城市級落地應用中,面對密集的交通車流,就一定要對技術有更加完備的打磨,讓車輛可以在與社會車輛的博弈中,真正做到像老司機一般甚至高出10倍的安全性、效率和體驗。所以,當無人出租車投放超過一定數量,無論是對技術、通行效率還有乘客的舒適度都要做進一步的打磨,真正做到安全高效。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常濤:changtao@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