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藝-三峽的莉莉瑪蓮
2010年7月26日晚,國家大劇院舉行2010海峽愛樂樂團兩岸巡演開幕式音樂會,上演劉學軒《三峽祖師廟的石獅》、郭文景《山之祭》、格里埃爾《聲樂協奏曲》和史特拉汶斯基《火鳥》。臺灣知名指揮家簡文彬攜擊樂大亨李彪及花腔女高音迪裡拜爾出場。
如果說劉學軒的作品中,恢弘的管絃樂詩意地「以小見大」,那郭文景的音樂則以玲瓏點綴的音樂表達出赤裸裸的真摯情感。打擊樂的好處就是淡化旋律,突出音色,節奏和力度變化。這有點像淡化了視覺的人,其他感官尤爲出衆。配合鼓點和鑼響的樂團,則用頓弓和和聲飽滿的節奏型模仿打擊樂爲獨奏作鋪墊,突出末樂章出現的簡短的《太陽出來喜洋洋》曲調。而引用的這半句民歌旋律更是給人留下諸多懸念,讓人思考下半句會何時出現。
李彪的強勢演奏在郭文景的作品中發揮得如魚得水,揮灑自如的動作和應接不暇的敲打甚至出現視覺暫留現象,非常刺激,迷倒了一大片女性觀衆。若就主題不算,這部作品的第二樂章,很有潛質成爲下一部《蝙蝠俠》激戰場面的配樂。
下半場的《聲樂協奏曲》,迪裡拜爾的無詞演唱純粹地展現自己的發聲和花腔技巧。簡文彬在《火鳥》中積極調動這支才組建並排練四天的節日樂團,他儒雅的性格和風趣的爲人在指揮台上轉變成如萬花筒般燦爛的音色。曲畢,樂團加演《康康舞》和《月亮代表我的心》,簡文彬引領觀衆隨着音樂鼓掌,更有熟悉曲調的人隨着旋律演唱鄧麗君的名曲。臺上臺下互動成趣,一派和諧,血濃於水。
樂團爲去年海峽樂團再現,以兩岸文化交流爲指引,從選曲和用人方面處處體現出深思熟慮。兩部中國作品各自深深植根於自己所代表的土壤,既有民族音樂的共性,比如突出鑼鼓的部分,更有特性蘊含其中。劉學軒引用的臺灣北管素材,本身就來源於中國北方官話爲代表的地方戲曲,比如京劇。因此即使「北管」之名聽起來很陌生,音樂尤爲熟悉,與京劇司鼓司鑼及其相仿。
劉學軒對打擊樂的濃墨重彩在郭文景的作品裡全面鋪張開來。郭文景的配器直指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短笛的民歌旋律引用也與後者巴鬆的驚世開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格里埃爾的作品純粹展現音樂美,《火鳥》則賦歸到郭文景靈感的來源,並寓意「浴火重生,鳳凰涅磐」。從去年的呂嘉到今年的簡文彬,樂師以兩岸職業樂團的優秀樂師組建而成。首席採取輪換制,作品來自臺海兩岸新生代作曲界扛鼎人物,無不反映出交流的特質。葛濟夫的世界和平交響樂團和巴倫波因的西東合集樂團既爲海峽愛樂樂團的楷模,三者亦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以音樂宣揚和平主張的交響樂團。華人應以此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