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兒童呼吸道感染防控:病原監測應有新路徑
兒童呼吸道疾病領域的免疫規劃如何做到公平、可及?相關監測與檢測還存在哪些痛點與難點?
5日,一場在海南博鰲舉辦的以“兒童疫苗可預防呼吸道疾病與疫苗效果評估”爲主題的學術研討會上,多位疾控、醫療機構專家針對當前兒童呼吸道領域的高發、多發疾病提出了新的臨牀方案,並對相關監測與檢測體系的構建展開討論。
如何主動預防
現階段,呼吸道感染是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佔兒科門診整體量的60%~70%,也是5歲以下兒童病死的首要病因。
“近年來,在臨牀工作中,我們發現肺炎鏈球菌在兒童和老人中的佔比最高,分別爲38.5%和25.9%,這是引起這兩類人羣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細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研究員艾靜文表示。
數據顯示,全球小於5歲兒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病例數最高的10個國家全部位於非洲和亞洲,佔全球總病例數的66%;其中,中國位列第二,佔全球總病例數的12%,每年因爲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經濟負擔可能超過70億。而在肺炎鏈球菌疫苗(PCV)方面,在我國的覆蓋率僅爲1.3%,且各地區存在在較大差異。
作爲主動預防策略之一,疫苗接種策略的制定仍需大量中國本土的數據證據支撐。
艾靜文爲此列舉了一項正在海南進行的HAPEC(PCV-13疫苗接種在兒童中保護效果)研究初期結果稱,在萬寧市、海口市和白沙縣的基線篩查中,一方面小於2歲的兒童健康人羣中肺炎鏈球菌攜帶率分別超過55%、30%和50%,但定植還是感染較難區分;另一方面,分離出來的肺炎鏈球菌對於紅黴素、四環素、複方新諾明也有較高的耐藥率。
“此外,團隊還發現肺炎鏈球菌和許多病原體有相互作用,肺炎鏈球菌與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A型等呈正相關,這是我們調研得到的一個初步關聯。”艾靜文說,這是否可以說明針對肺炎鏈球菌感染進行治療後、會對其他病原體的治療也有所幫助?還有待研究。
PCV疫苗相關試點或也能提供一些借鑑。比如,山東濰坊在2021年6月針對戶籍爲6個月至2歲的兒童免費接種1劑PCV13(採購價格爲630元/劑),這一策略將當地全程疫苗接種率從0.67%大幅提高到6.59%。再如,2020年上海松江在PCV13上的一劑次接種率爲54.7%,而隨着疫苗接種率提升,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率已從2017年的10%~30%下降至2019年的2.5%~7.5%。
“在山東濰坊的情況中,我們調研發現,有29.7%的家長不願意或尚不確定給兒童接種PCV疫苗,而願意支付四劑次肺炎球菌疫苗價格的中位數爲884元,遠低於每劑600元~800元的市場價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羣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分析。
“監測”應有新路徑
兒童呼吸道感染領域的監測與檢測有何痛點、難點?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原所長謝淑雲稱,現階段,監測方面,肺炎鏈球菌等並不是國家法定報告的傳染病,但對兒童健康危害很大,應該建立監測系統。
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院長)樊利春則表示,病原體的檢測有多種手法,包括PCR(聚合酶鏈式反應)、NGS(高通量測序技術)等,“目前,我院針對14種呼吸道相關病原體的檢測,能在1個工作日內出具結果。事實上,弄清楚病原體對於病程管理有很大幫助,也能幫助醫生更好地和患兒家屬溝通,並且更加精準地用藥。但很多時候,也會出現家長不願意等待過長的檢測時間、檢測產生相關的費用會帶來一定經濟負擔等情況。這是現階段的難點。”
事實上,以(院內)實驗室檢測工作爲基礎的監測預警是核心,其中的關鍵則是標準化。爲此,樊利春稱,可以由疾控部門在三級醫療機構內建立一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學監測點,除日常預警外,一方面可以在傳染病流行季期間爲臨牀醫生的用藥提供指導;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低級別的、沒有病原學設施基礎的基層醫療機構,這些數據也能反饋給他們作爲參考。
“對於一些反覆感染的兒童呼吸道疾病患者,則需要通過跨專業、跨科室的工作機制來做好疾病管理。這需要探索一些做法,包括進行營養和生長髮育狀況評估,健康教育、營養促進和疾病期護理等。”樊利春說。
“呼吸道疾病的監測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一類則是國家疾控部門建立的哨點監測,兩者都屬於國家層面統籌管理的監測。但對於省內,還是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去挖掘和佈設一些標準化的監測設施,形成一個標準化的監測預警體系。”海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殷大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