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決定價值,“行動派”平安健康的科技進階之路

隨着人工智能輔助診療、遠程醫療會診以及針對常見病和慢性病的在線複診等創新模式的不斷涌現,我們見證了醫療健康服務可及性的顯著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平安健康正利用數字化技術,以一種嚴肅和負責任的態度,不斷探索和拓展服務的邊界,以科技之力,爲人腦和人力提供有力的延伸,共同推動醫療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醫療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它不僅改變了醫生的工作方式,更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多個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因此,醫療健康成爲資本關注的重點落地應用方向。投資機構、互聯網巨頭、傳統醫療巨頭、傳統企業紛紛佈局醫療人工智能。

而在佈局AI醫療的諸多玩家中,平安健康頗值得關注。

創建十年間,平安健康長期深入聚焦核心技術研究和自主知識產權掌控,持續建設、探索和提升醫療AI技術及應用。

特別是基於五大醫療數據庫構建的“平安醫博通”多模態大模型,其擁有2000億醫療領域token和500萬醫療領域指令集,以及百萬級醫療文本圖片對齊數據,使平安醫博通大模型可以精準完成醫療場景下的不同任務。

或鑑於公司業務中逐漸在滲透對AI科技的應用,早在2023年9月,平安健康就作爲智慧醫療的代表企業,被納入恆生人工智能主題指數。

可以說,通過AI技術,平安健康不僅爲解決醫療資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樣本,同時也爲其自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謀勢:助力產品和服務“更上層樓”

“醫療系統很難同時提供效率高、醫療技術好、費用便宜的醫療服務。”這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基西克在《醫療的困境:無限需求和有限資源》中,提出的醫療“不可能三角”。

過去十年,互聯網醫療公司攜數千億“熱錢”前赴後繼,但鮮有玩家成功解題破局。恰逢此時,AI技術的爆發,爲撬動這一行業難題提供了技術“槓桿”。

在此背景下,醫療人工智能迅速發展。據《2024年中國醫療大健康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AI醫療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擴容至755.69億元,年複合增速爲39.2%。

不過,醫療行業的複雜、高壁壘,也成爲諸多互聯網醫療公司佈局醫療AI過程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唯有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兼顧各方需求,串聯醫患一體化鏈條,才能完善整個生態鏈條,形成持續發展機制。

作爲佈局醫療AI的“先行者”,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健康自成立之初就專注於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持續建設、探索和提升醫療AI技術及應用。

據瞭解,發展醫療AI的過程中,數據是關鍵因素。通過對海量醫學專業知識庫、醫學問診數據庫和電子病歷資料庫的深度學習,平安健康形成五大醫療數據庫,涵蓋了3.7萬疾病,22萬藥品說明書,200萬經典病例,3000萬醫學文獻,14.2億問診等豐富而獨特的專業數據。

這些海量數據爲訓練AI大模型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在這五大數據庫支撐下,平安健康推出了“平安醫家人”智能醫生工作臺和“平安醫博通”多模態大模型。

其中,“平安醫博通”多模態大模型採用最新的Dflow和LPO技術,以較低訓練和存儲成本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基於這個大模型,該公司在諮詢、診斷、診療、服務四個環節打造了12個序列的業務模型羣,每一個業務模型就是一個智能機器人,共同賦能公司全流程業務場景的快速發展。

當然,推出強大的模型並不是目的。對於醫生而言,醫療AI的推出爲人腦和人力提供了有效的補充,降低漏診率、誤診率,提高醫生工作效率。對於患者而言,醫療AI的加持,意味着更準確的診斷、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更短的等待時間和更優質的體驗。

比如,平安健康的“平安醫家人”智能醫生工作臺,其可以快速整理患者信息,並吸收各類的醫療文書信息,深入分析異常問題,結合給出專屬、有效的健康管理建議。

同時,“平安醫家人”智能醫生工作臺可以實時提供醫學知識輔助,持續監測分析醫患溝通關鍵詞,爲醫生提供醫學知識以及診療建議和輔助,使家醫可以更高效,更高質量的提供診療服務。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在AI賦能下,平安健康的家醫服務效能提升了約30%,電子病歷甲級率達到98.8%。

唯改革者勝,唯協同者遠。通過醫療AI的建設,平安健康在服務效能、服務質量、醫療質控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賦能”。

行策:加速落地應用場景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中國健康管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健康管理市場規模2023年已達18107億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3255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2.5%。

面對這一廣闊的“藍海”,大健康行業的玩家正在不斷擴張邊界。平安健康也在不確定中探尋更多可能性。

據瞭解,平安健康致力於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憑藉領先的科技,爲醫生開展醫療服務提供更多的知識和效率賦能,提升用戶滿意度。

比如,不少人在就醫的時候曾經遭遇過這樣的場景:感覺不舒服,但卻說不清到底是哪裡不舒服,搞不清楚到底應該掛哪科的號。有的患者還遇到過掛了某個科室的號,在醫生問診一遍後被告知應該掛另一個科室。

對於此類情況,平安健康的“平安醫家人”智能醫生工作臺自動化整理患者授權信息,並生成健康檔案,抽取與本次診療相關的疾病史,爲客戶生成就醫寶典,讓客戶知道看病時怎麼看,關注什麼,注意什麼。使健康管理更加個性化和精準。

當識別到患者有線下就醫需求的時候,該智能平臺可以基於患者的病情以及所在區域,建議匹配醫院和醫生。

此外,未病先防、及時干預、早診早治已經成了目前醫療領域的共識。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模型也讓疾病的預警有了“工具”。

平安健康創新打造的AI健康管理師,爲用戶定製慢病管理方案,助力用戶養成健康生活好習慣,降低發病隱患。通過照片精準識別功能,健康管理師餐食健康點評工作效率顯著提升。目前,AI助力慢病管理改善率達90%。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發生巨大轉變,老齡化問題成爲未來較長時間內持續面臨的挑戰。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7億人,佔全國人口的21.1%,預計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大關。

因此,如何爲“銀髮族”謀福利成爲全社會都在思考的問題。而面對這一“痛點”,平安健康想到了以AI技術優勢爲解題思路。

比如,平安健康與小度聯合開發的智能音箱,該產品不光滿足長者日常娛樂和生活的需求,同時還可以一鍵喚起生活管家和醫生管家,對長者們進行專業有溫度的養老支持。

重塑:價值“升維之旅”

衡量一個企業價值最重要的兩個維度是,當期業績和未來預期。

互聯網醫療領域主要的方向是“醫”和“藥”,即線上診療和醫藥電商。

醫藥電商模式並不複雜,是許多大健康企業的收入來源,以至於這些企業被網友戲稱爲“名爲健康,實則賣藥”。

與其他互聯網醫療公司不同,平安健康的模式更偏重於線上診療和健康管理。從數據上看,公司的藥品銷售佔比在互聯網醫療上市公司中始終保持低位,而在線診療業務的毛利率也高於醫藥電商。

隨着戰略2.0的深化,平安健康實現了“韌性”增長。據2024年半年報顯示,平安健康醫療健康生產力快速增長,其中,醫療服務收入10.63億元,同比增長3%。養老服務收入4731萬元,同比增長204.8%。

另一方面是公司AI+醫療應用、覆蓋範圍大幅增加,起到了降本增效作用。公司管理費用3.946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7.8%。

此外,公司醫養生態產品大幅增加,獲客費用降低。期內平安健康銷售及營銷費用3.667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8.6%。

受此影響,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了20.9億元的營收,並首次實現了超過6000萬元的盈利,調整後的淨利潤接近9000萬元。

除了較好的業績表現外,平安健康在AI技術上的探索,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較高的未來預期。

據瞭解,資本市場嗅覺極其敏銳,平安健康已經被視爲“AI概念股”。去年9月,平安健康作爲智慧醫療的代表企業,被納入恆生人工智能主題指數。

或鑑於公司業務中逐漸在滲透對AI科技的應用,海外的大摩、花旗、瑞銀,國內的廣發、華泰、中泰、國金等多家券商亦發佈研報看高平安健康。

其中,國金證券認爲,公司醫療服務核心競爭力強,配合強大的AI實力,將提供更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給予平安健康“增持”評級,2024年目標價19.81港元。

展望未來,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平安健康將持續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而其向上估值的空間或將由此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