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貢井:這臺“村晚”,緣何20年熱度不減?
1月10日,自貢市貢井區長土街道沙羅村村委會文化廣場熱鬧非凡,村民們又在進行新一年的“村晚”排練。
舞蹈、小品、三句半……這些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歌舞節目,每年都會爲村民帶來不一樣的文化盛宴。
“村晚”,辦一年不難,難的是年年辦。沙羅村的這臺“村晚”,從2006年開始,已經舉辦了19屆,今年即將舉辦第20屆,但依舊熱度不減,成爲當地村民歡慶新春的“壓軸大戲”。
這臺“村晚”究竟有何魅力,靠什麼讓村民“年年辦、年年追、年年看”?又有哪些臺前幕後故事?春節前夕,記者深入沙羅村帶大家探訪沙羅村火熱“村晚”背後的故事。
這臺“村晚”從何而來?
“村晚”開始前一個月,沙羅村委會文化廣場就熱鬧起來了。傍晚5點剛過,50多歲的村民林桂仙便迫不及待地收拾好東西下班,趕往家裡。在一頓簡單的晚飯過後,林桂仙匆匆趕到村委會文化廣場,投入到“村晚”舞蹈的排練中。
在沙羅的“村晚”舞臺上,像林桂仙這樣積極的村民還有不少。今年58歲的村民董桂榮是“村晚”的忠實粉絲,除了每年準時到臺下“捧場”外,她還是“村晚”的幕後熱心人。十幾年前,村裡舉辦“村晚”,有個節目需要農具,她就把家裡能派得上用場的鍋碗瓢盆、耙犁等物品都貢獻出來。
儘管沒有出現在鏡頭裡,董桂榮還是覺得“很開心”,她說:“爲‘村晚’出點力,是應該的。”
“有了‘村晚’之後,感覺村裡過年的年味兒更重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也更強了。”沙羅“村晚”的發起人之一謝東春告訴記者。
20年前,沙羅村3組的謝東春、謝小波、黃丹等幾個孩子剛好初中畢業,由於在農村,春節沒什麼娛樂項目,除夕夜時,他們突發奇想,湊錢買來瓜子、花生和飲料,在壩子裡搭起了一個簡易的舞臺,然後把家裡的電視機、音響搬到了臺上,唱起了露天KTV。
沒想到,這一唱,竟引來了數百人圍觀,隔壁村的村民也跑來看熱鬧。“與其在家看電視,還不如大家一起熱鬧。”一唱“成名”之後,幾個小夥伴就商議,乾脆自己辦個“村晚”,鄉里鄉親一起過春節。
從此之後,每逢春節,謝東春等十多個村裡的年輕人都會全體總動員——選節目、租服裝、蒐集道具、拉贊助,力求讓沙羅“村晚”更好看。
在節目的編排上,也沒有過多要求,只要想登臺表演,來者不拒。
雖然每次“村晚”舞臺簡易、節目質量有待提高,但參與者的熱情卻愈發高漲,此後每一年,村民紛紛積極加入到“村晚”的籌備中,自願出資籌辦晚會。
就連在外打工的村裡人,也會趕在除夕前兩三天回來,突擊準備節目上臺表演。
就這樣,這臺由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村晚”,一屆比一屆幹得更火熱,一辦就是20年,成了當地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村晚”爲何愈發欣欣向榮?
翻看沙羅“村晚”的名冊,我們可以欣喜地發現,這些年,沙羅“村晚”唱響了鄉村故事的新篇章。
沙羅村的“村晚”起步不算早,但爲什麼“後勁”這麼大?沙羅村相關負責人這樣回答:在這方舞臺上,村民是真正的主角,人人都可以上臺做“民星”,在一舉手一投足間,收穫實現自我價值的小小滿足感。
同時,“村晚”的內容又十分“接地氣”,每個節目背後所呈現的都是原汁原味的鄉村故事,是羣衆喜聞樂見的“鄉村聲音”。
當然,“村晚”魅力的持續綻放,也離不開日益精進的節目創作和專業的團隊組織。
爲了持續打造好沙羅“村晚”這張文化名片,自2010年以來,沙羅村村委會從謝東春等人手中接過了辦“村晚”的接力棒,將舞臺從沙羅村3組搬到更大的沙羅村村委會文化廣場,還帶動全村11個組的村民參與其中,不僅節目專業性有很大提高,音響、燈光設備也更專業。
“這幾年,舞臺從以前的花膠布、噴繪逐漸演變成了LED大屏,今年我們還請了專業的老師指導節目編排,創作了村歌《沙羅之歌》,邀請我們‘村晚’的發起人來演唱,很有意義。”連續擔任五屆沙羅“村晚”導演的沙羅村黨總支副書記遊其紅告訴記者。
一臺“村晚”,年年辦,年年看,爲何還年年熱?“因爲‘村晚’既有鄉土味,又有煙火氣,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直觀寫照。”在遊其紅看來,“村晚”是場晚會,更是鄉村文化藝術的“寶箱”、民俗文化的“展臺”。
如何讓“村晚”經久不衰?
“村晚”因接地氣、氛圍熱、情懷濃,獲得了羣衆的廣泛喜愛。如何讓一臺“村晚”從“年夜飯”變成“家常菜”,成爲每年必點必看必演的精神文化大餐?
將文化“種”到村裡去。如果村民個個“身懷絕技”、多才多藝,鄉村的文藝土壤就能開出更多絢麗多彩的花朵,生命力自然會越來越旺盛。
沙羅“村晚”年年辦,村民們的參與熱情日益高漲,自發學習各種舞蹈、小品、三句半等節目形式,許多零基礎的村民逐漸成爲文藝骨幹,說學逗唱,樣樣精通,貢獻了一臺臺精彩絕倫的文藝匯演。
將節目“煉”出新鮮美味。再好的節目,一遍遍重複演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要想保持吸引力,必須精益求精打磨節目,讓節目更有藝術、更有張力、更有深度。
沙羅村結合本村特色,與時俱進創作舞蹈《梔子花燈》、三句半《沙羅新貌》、小品《你是我親爸》等作品,始終保持新鮮感。
將舞臺“亮”在羣衆身邊。每個村民心中都有一個“民星”夢,許多草根表演者從最初的不敢上臺到渴望上臺,到一聽有節目就踊躍參與,一個好的舞臺給了他們釋放表演慾和展現才華的機會。
沙羅村20年來堅持舉辦“村晚”,爲村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成爲當地文藝活動得以持續紅火的沃土。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村晚”搭臺唱戲,搭的是村裡的舞臺,唱的是村民自己的戲。一臺晚會,一個節目,一種人生。透過“村晚”,可以窺見鄉村文化建設風貌,展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像沙羅一樣的各村“村晚”綻放的點點星光,一定會匯聚成燎原之火,照亮貢井美麗鄉村發展的“村光”大道。
來源:貢井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