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藥物大變局:舊王暮,新王立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伴隨各大跨國藥企2024年中報的相繼出爐,“自免之王”終於塵埃落定。
在“老藥王”修美樂(Humira)營收同比下滑32.7%的情況下,度普利尤單抗(Dupixent)憑藉25.9%的營收增長,在2024上半年實現營收66.6億美元,超越一衆自免藥物成爲新的“自免之王”。
自免,歷來都被認爲是腫瘤之外的第二大藥物市場。在這個強手林立的賽道中,度普利尤單抗究竟是如何突圍的呢?對於國內藥企又有着怎樣的啓示呢?
01
開局即是王炸
度普利尤單抗是一款由再生元與賽諾菲聯合研發靶向IL-4Rα的藥物,其之所以能夠成爲“自免之王”,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它一上市就拿下了特應性皮炎(AD)這個大適應症。
2017年3月,度普利尤單抗成功獲得批准用於治療成人中重度AD患者,這是FDA批准的首個治療特應性皮炎的生物製品。在度普利尤單抗上市之前,AD存在極大的臨牀治療缺口,患者只能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來進行緩解,但這些藥物卻存在極爲明顯的副作用,並不適合長期服用。因此,副作用較低的度普利尤單抗一經上市,就受到了AD患者的大力追捧。
AD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國內AD患者總人數超過7000萬人。許多新生兒都會出現AD症狀,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會隨着年齡增長而緩解消失,可仍有一小部分患者會發展成爲終身患者。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AD患病率在嬰幼兒期可以達到30.48%,在1-7歲學齡前兒童達到12.94%,在成人的患病率是10.6%。由此可見,患者基數隨着年齡增長呈反比趨勢。
一開始,度普利尤單抗獲批的僅是成人中重度AD患者,這是AD最小的細分人羣。不過,由於度普利尤單抗療效出色,其很快就拓展至更年輕的青年,甚至幼兒AD患者,患者羣體數量大幅增長。
由於AD屬於自免疾病,發病機制尚無定論,即使是靶向藥物度普利尤單抗也只是緩解病情爲主,因此需要長期用藥。這意味着只要滲透率上去了,度普利尤單抗的營收就會持續增長。AD患者年齡擴容與藥品滲透率提升,幫助度普利尤單抗很快確立了大單品的地位,這也是其爲何能成爲“自勉之王”的基石。
然而,度普利尤單抗在AD的根基實則正在遭遇挑戰。
2021年,艾伯維發起JAK抑制劑烏帕替尼與度普利尤單抗在AD患者中的“頭對頭”試驗,當時烏帕替尼的優效性已經初顯。後來,艾伯維再次升級了“頭對頭”試驗,並在今年5月公佈了結果:大幅提升患者治療目標的同時,安全性還得到了很好地保證。
雖然烏帕替尼贏下的只是成人患者的“頭對頭”挑戰,卻足以導致度普利尤單抗在AD領域的優勢不斷縮小,甚至存在被烏帕替尼逆襲的風險。
不過好在度普利尤單抗的業績增長早已不再單純依賴單一適應症,而是建立起了一條持續爆發的差異化適應症羣,這實則纔是度普利尤單抗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02
護城河如何構建?
修美樂之所以成爲“藥王”,正是基於不斷拓展的適應症羣,度普利尤單抗同樣做到了這一點。
自2017年3月獲批AD後,度普利尤單抗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持續拓展至更多新的適應症。此後幾年時間中,度普利尤單抗分別獲批了哮喘、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結節性癢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尤其COPD適應症在歐盟的獲批,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COPD與AD類似,都是全球市場的大適應症,且存在明顯的靶向療法缺口。《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爲8.6%,特別是40歲及以上人羣的患病率高達13.7%,僅我國就存在1億COPD患者。度普利尤單抗在歐洲獲批後,成爲歐盟COPD患者能夠選擇的首款靶向療法。
與傳統自免藥物相比,度普利尤單抗最特別的一點在於,它並沒有去卷傳統大適應症,而是聚焦於臨牀存在巨大需求的空白適應症。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修美樂、烏司奴單抗(Stelara)、利生奇珠單抗(Skyrizi)、烏帕替尼(Rinvoq)均存在明顯的適應症重疊,如銀屑病、克羅恩病等,而度普利尤單抗獲批的適應症幾乎都是空白的藍海市場。
基於此,度普利尤單抗業績增長實際存在兩大核心邏輯。首先是縱向拓展,度普利尤單抗不斷獲批新的藍海適應症,用戶基數持續增長;其次是橫向擴張,新獲批的適應症又進一步擴張至更多地區,進一步提升用戶人羣。
依靠這套增長策略,度普利尤單抗業績持續爆發,由2018年的8.83億美元,飆升至2023年的115.88億美元,年化複合增長率超過67%。今年上半年,度普利尤單抗更是憑藉66.6億美元的營收,登上全球“自免之王”的王座。
持續擴增的藍海適應症,已經爲度普利尤單抗建立起了一條固若金湯的護城河,這些適應症尚未遭遇強力的競爭對手,這就使得度普利尤單抗擁有極強的議價能力。雖然在度普利尤單抗最初的核心戰場AD上,烏帕替尼已經“頭對頭”戰勝度普利尤單抗,卻僅是度普利尤單抗適應症的冰山一角,難以撼動其業績持續增長的趨勢。
放眼未來,度普利尤單抗仍有多個藍海適應症已經進入臨牀後期,有望在近幾年獲批,如過敏性鼻炎、瘙癢、嗜酸性粒細胞性胃炎,都具備成爲大適用症的潛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度普利尤單抗成爲“自免之王”的底層原因,正在於不斷填補新的臨牀空白需求。
03
還未替代,已然內卷
度普利尤單抗的成功向市場證明了IL-4Rα靶點的價值,但這卻吸引了一衆藥企爭相模仿,尤其在國內市場中,更是涌現出諸多在研IL-4Rα藥物。
僅以國內市場爲考量,康諾亞、智翔金泰、三生國健、荃信生物、恆瑞醫藥、康乃德生物、康方生物都是這一賽道的有力競爭者。
其中,康諾亞的司普奇拜單抗進度最快,AD適應症已經在國內提交上市申請,並被列入優先審評程序;哮喘、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過敏性皮炎三大適應症也均已進入臨牀三期。
此外,荃信生物的QX005N也有三大適應症進入臨牀二期,分別是AD、結節性癢疹、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不過整體適應症佈局與司普奇拜單抗趨同,但進度相對落後。
雖然目前國內尚未有IL-4Rα藥物上市,但多家公司的產品均已經進入到臨牀後期,像極了當年全民研發PD-1抑制劑的盛況。
度普利尤單抗固然已經成爲“自免之王”,但其持續增長的營收實則是靠不斷拓展藍海適應症換來的。目前,這些入局IL-4Rα靶點的藥企都是衝着度普利尤單抗強大銷售預期而佈局的,本質上還是國產替代邏輯,誰能夠先獲批,誰就能夠吃到紅利。
然而,大量集中的在研管線似乎已經註定了這個賽道內卷的未來。以最典型的AD適應症爲例,僅國內就有8家藥企的IL-4Rα藥物進入到臨牀二期以後,隨着度普利尤單抗業績的持續釋放,入局的藥企或將更多。
如此激烈的競爭格局之下,唯有上市速度快的公司才能夠吃到肉,後續獲批的藥物很可能連湯都喝不上。隨着上市產品數量的增多,IL-4Rα藥物國產替代價值亦將顯著降低。這一過程中,唯有差異化的適應症佈局或將提升藥品的價值,但卻也難逃產業內卷的命運。
還未替代,已然內卷。這正是國內IL-4Rα靶點競爭格局的真實寫照。
· 靶點格局 ·
| |
·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