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驅的來源

基本上,過了小學中低年級那個家長指哪打哪的階段,親自養孩子的家長都會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

孩子的自驅力最重要,否則你找來一個加強連的師資也沒用。

所以,如何激發孩子的自驅力是一個難題。

但我最近又有新的發現。

有的孩子天然不服輸,基因自帶向上的動力,這樣的娃,一般來說,即便智商不夠頂尖,成不了超級大學霸,也能成爲一個小學霸,在小初階段遙遙領先。

當然,也因爲不服輸和遙遙領先,進了高中可能會難受。

高中想要領先,智商夠高和足夠勤奮缺一不可。但是不服輸的精神和以前領先的經歷這時會變成雙刃劍,一旦發現自己怎麼努力也沒辦法領先了,調節能力差點的孩子,多半會抑鬱。

但是不管哪類孩子,在初中這個青春叛逆期,都是可以被激勵的。只是現在的孩子,不太好找準能夠激勵他們的點。

換句話說,家長激勵不好,多半是不知道孩子內心需要啥,或者他的需要,家長給不了。

所以,想要做好激勵,要從很小的時候就去劃定一個圈,等他長大了,已經被從小畫的圈“圈”住了,需要不會太出格,家長們也就能省點心。

上週和娃聊天,我說你們同學大部分都多學了一門競賽課,你就學課內的,咋還考那麼差呢?

這小孩兒從小被帶的安全感很足,邪魅一笑說,你就沒想過是激勵不夠嗎?

他說的激勵,是每天的遊戲時間。我有一個學期耐心看他打遊戲,他被遊戲誘惑的魂不守舍,期末考崩了。

無奈只能禁止,爲了爭取遊戲時間,他非暴力對抗,磨蹭拖延糊弄,期末又崩了。

開學初三了,還是滿腦袋都是遊戲,不讓玩遊戲,就各種消極對抗。在他心裡,學習是完成老師的作業、父母的任務,全是被動接受。

我倒也不生氣了,生氣沒啥用,明牌反倒好一點,爲了爭取遊戲時間,他還是願意做一點短期努力的,現在倒是不會被遊戲迷的五迷三道了。

至於個人小宇宙的覺醒嘛,這個不好期待。不是說了嘛,男人至死是少年,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會覺醒。

實際上,任何孩子都渴望被認可,有被認可的需求就有激勵的可能。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激勵,但是在現在激烈競爭的環境裡,頂尖的終歸是少數,有的班裡名次之間的分數差異是0.5分,中考排名同分的一抓一大把。

我們又是一個只記“冠軍”的國家,所以絕大多數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是比較難以得到來自學校的充足的鼓勵的。

父母在孩子未來求學就業的壓力下,也不可能像老外一樣盲目樂觀一味地誇孩子“了不起”。所以,絕大部分孩子從學習上得到的激勵很有限。

往好的方面看是,沒被給予足夠激勵的孩子,只要知道了他的內在需求,就有很大的激勵空間。最怕的是,孩子啥都不要,就要打遊戲看視頻。

一個從小沒有物質缺憾沒有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以“恐懼”爲底層邏輯的激勵不好使了,他需要更能滿足精神需求的激勵方式,如果沒找到,遊戲短視頻就會乘虛而入,成爲枯燥的學習生活裡唯一的樂趣。

好的對抗方式是從小培養了深刻的興趣愛好的孩子,用興趣愛好對抗遊戲短視頻的誘惑。

比如有的孩子建立起了每天堅持閱讀的習慣,閱讀成爲枯燥生活裡探索另一個有趣世界的方式。還有的孩子喜歡運動,這也是消耗過多精力最好的方式。還有的孩子喜歡彈琴、畫畫、烘焙等等。

每個孩子從小都做了興趣培養,但並非人人都能形成愛好。所以孩子低幼階段家長要懂如何培養孩子、如何探索興趣愛好、如何培養習慣和行爲方式等等。

奈何大部分家長此時都還不明白這些工作的重要性,耐心也不夠,唉。

一些幫家長培養孩子自驅力的方法也是在低幼階段好用,等到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他們首先會打破父母試圖畫“圈”的那些條條框框,這時候家長才發現以往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悔之晚矣。

當然,如果之前沒有畫好這個條條框框,孩子已經進入青春叛逆期,升學考試壓迫臨近,家長想通過強制手段解決問題,那隻會讓情況變得很糟糕。

這時候只能給予愛與自由,內心惴惴不安地靜待花開。

一般來說,按照自然規律,大多數孩子總有覺醒的一天,只是早晚而已。園丁之責,如果幼苗階段沒給夠營養,花苗肯定長的羸弱一些。花骨朵時期多給葉子噴點營養液,花開的總歸也會好看一點。

就怕想一夜催開,澆多了營養液,把花徑催折了。

以上。

暑期即將過半,大家可時時盤點一下,說不定這會是個讓你驚喜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