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我國耕地總量3年淨增1758萬畝

9月19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劉國洪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畝,連續3年實現淨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續多年減少的態勢。特別是去年,南方省份淨增加739萬畝,扭轉了耕地“南減北增”局面。

劉國洪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自然資源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嚴守資源安全底線。聚焦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推動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覈,建立經濟獎懲機制。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形成,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體規劃、83%的市級和84%的縣級總體規劃批覆實施;長江經濟帶等國土空間規劃批覆實施,京津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正抓緊編制。

持續優化規劃和土地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三大工程”建設,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服務新型城鎮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編制實施村莊規劃,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支持鄉村全面振興。

大力推進海洋強國建設,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9萬億元,同比增長6.0%;持續推進大洋、極地科學考察,新建中國南極秦嶺站投入使用,“雙龍探極”取得新突破,中國極地考察走過40年曆程、成就斐然。

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強化建設用地規模管控和標準控制,2012年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累計下降45%;推進綠色勘查開發,所有在產礦山涉及的125個礦種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礦產三率”實現最低指標全覆蓋;探索海域分層立體開發,嚴格管控新增圍填海。

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用地用海應保盡保。黨的二十大以來,全國批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1153萬畝、批准用海739萬畝,其中涉及4238個交通項目、281個水利項目、4588個能源項目建設。完成覆蓋約3/4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的實景三維數據建設,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空間地理數據要素保障。

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路徑,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增加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財產性收入。着力提高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水平,全國所有市縣實現登記、交易和繳稅“一窗受理、並行辦理”,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5個工作日內辦結。強化法治建設,推進國家公園法、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法、國土空間規劃法制定,嚴格自然資源督察執法,維護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秩序和羣衆合法權益。

劉國洪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持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