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新孤立主義的美國
非裔男子之死引發數百民衆於5月29日晚聚集白宮外圍示威抗議,和警察、特勤局人員爆發衝突,白宮一度關閉。(圖/路透社)
在2017年陸續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與《巴黎氣候協定》,以及2018年退出《伊朗核協議》與《中程飛彈條約》後,川普在2020年不僅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甚至在全球新冠疫情依舊緊繃之際,投下一顆震撼彈,宣佈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暫且不論其理由(當然是爲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影響,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即將屆滿前夕,這一連串舉動除了讓大家終於可用「退出」替所謂「川普主義」下個註腳,甚至以「新孤立主義」稱之也恰如其分。
在美國曆史上的「古典孤立主義」時期,是從18世紀末延續至19世紀中葉的大約100年間,此一階段正值美國獨立初期,勢單力孤又恰逢歐洲帝國殖民主義爆發,孤立(避免介入歐洲與外部事務)不啻是種「理性自保」之舉。至於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大戰爆發之間,則迎來一波「現代孤立主義」時期,從某個角度看來,位居全球經濟首位又作爲大戰終結者,此舉不免有些「逃避責任」之嫌,最後在再度參戰並於二次戰後扛起國際警察責任後,美國脫離孤立迄今又將近80個年頭。正如前述,相較美國承擔霸權義務時的無所不在,如今屢屢退出且到處搧風點火,表面上雖看似「不負責任」,究其本質卻也不脫「理性自保」的反射動作。
雖然基於某種思考與視覺慣性,絕大多數人無法也不能想像美國「不再是霸權」的現實,無論如何,英國愴然走下舞臺早就提供「非不爲也,是不能也」的一個歷史例證。面對進退兩難的中東帝國墳場、金融海嘯餘波盪漾、美中貿易戰衝擊拉鋸,加上「退出」過程導致盟邦紛紛「走自己的路」,與新冠疫情帶來失業率迅速攀升之危機,更別提大選前夕政黨傾軋惡化,以及突然爆發蔓延之國內種族衝突,對左支右絀的川普與美國來說,選項其實真的不多。
進言之,對於習慣受保護的每個人來說,「苛責」美國固然簡單,但即便稱之爲「自私」,天底下又有誰不自私呢?儘管如此,這並非意味着美國的行爲就是可接受的,畢竟權利與義務具一定對等性,如果美國願意扛起霸權義務,享受領導者的優先免責權無可厚非。相對地,若決定放下義務,則美國也必須接受走下神壇成爲凡人的現實,倘使繼續頤指氣使、自以爲是,遭到國際輿論反噬或也是遲早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雖傾向將川普與美國分開對待,一廂情願認爲只要川普下臺,一切便將恢復正常,在此還是得提醒,美國畢竟是民主國家,正因美國選擇了川普,後者當然代表美國,何況「國家只有一個」,前述諸多困境難道會因拜登當選總統就無緣無故煙消雲散了嗎?當然不會!(作者爲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