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費率指數基金超430只,頭部機構打起降費“消耗戰”

臨近年末,基金公司在指數產品領域的費率戰仍未停歇。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9日,本月以來至少有27只指數產品調低相關費率,年內更有近百隻指數基金實施降費。

據第一財經統計,至此,採用“管理費0.15%+託管費0.05%”最低費率模式的指數基金數量已經達到430餘隻。不過,整體而言,這一類產品的佔比僅一成有餘,且大多出現在頭部基金公司,並未像主動權益基金一樣擴展至全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同質化競爭壓力下,降費有利於在同類產品中獲得競爭優勢,因此此舉成爲頭部基金公司的競爭手段之一,未來或有更多指數基金跟進降費,但以價換量背後的剛性成本代價仍需考慮。

降費隊伍持續擴容

隨着被動投資市場的火熱,越來越多的指數基金選擇降低費率,以吸引投資者的目光。11月19日起,富國中證1000ETF及其聯接基金的管理費均從0.5%下降到0.15%,託管費均從0.10%下調至0.05%。

不久前,博時上證50ETF及其聯接基金、博時國證2000ETF等多隻基金也相繼加入降費隊伍。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9日,本月以來至少有27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指數產品調低相關費率。

四季度以來,實施降費的指數基金多達62只,全年數量則接近100只。其中不僅包含多隻近來反彈明顯的寬基賽道產品,如鵬華上證科創板100ETF、華夏創業板ETF,也有部分行業主題產品,如華夏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

“基金降費的本質是優化基金投資環境和提升基民投資體驗,吸引更多投資者藉助公募基金的多樣化投資工具力爭實現財富增值。”某頭部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對第一財經表示。

他認爲,通過降費,吸引更多投資者從炒個股轉變爲藉助基金投資一攬子證券組合,能夠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基民的投資體驗提升了,才更容易長期持有基金,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同時,基金降費也利好FOF(基金中的基金)、投顧組合類產品的收益提升,有望更好與個人養老金政策相對應,提升公募基金養老產品的投資者參與度。

華南一位投研人士則表示,對於ETF而言,產品費率、指數跟蹤誤差以及流動性是評價和篩選產品的三個重要維度。其中,管理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ETF相對基準指數的收益差別。管理費和託管費是持續性費用,直接從基金資產中扣除,影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

按照某指數產品的管理費率從0.5%降至0.15%,託管費率也從0.1%下調至0.05%,以投資10萬元爲例,一年下來,投資者的成本支出將從600元降至200元,節省了67%的費用。

縱觀市場上的指數型產品,0.15%的管理費率和0.05%的託管費率是目前最低水平的費率結構。據記者觀察,一些指數產品在成立之初就採用最低費率模式,如首批10只中證A50ETF。還有部分產品即使經過一輪降費後,仍與最低一欄有一定差距。

“以價換量”需考慮成本

在基金降費浪潮下,低費率指數基金不斷擴容,但整體而言,其佔比並不高,且大多出現在中大型基金公司。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目前採用最低費率模式的指數產品共有434只,佔比爲13.41%。其中,三季度規模低於2億元的基金產品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這些產品共涉及28家基金公司,其中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大型公司旗下產品的數量最多,均超過30只。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中小基金公司,大型基金公司往往能夠在規模效應下降低運營成本,具備更大的降費空間和餘地。

“隨着市場的成熟和定價有效性的提高,費率自然會下降,這也是與同業對標、獲取競爭優勢的方式。”一位指數基金經理認爲,降費雖然短期內會減少管理費收入,但可以通過提高投資者體驗來搶佔市場份額,從而帶動規模的上升。

另一位基金市場部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態度。他認爲,在同質化競爭壓力下,降費有利於在同類產品中獲得競爭優勢。例如,在跟蹤同一指數的產品中,中長期資金會更加青睞規模較大的產品;若規模和流動性都能滿足的前提下,低費率的產品或許會更有優勢。

不過,“以價換量”是理想狀態,背後的成本問題仍是現實,這也決定着費率戰是否能持續。“ETF投資管理有一定的剛性成本,而且指數型基金的費率本身也屬於較低的,如果一再壓低費率,也可能出現產品收入難以覆蓋運營成本的程度。”華南一位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

他認爲,作爲行業的重點增量業務和麪向未來的戰略業務板塊,指數領域的頭部競爭非常激烈。但如果進一步降費,產品本身或者公司整體指數業務的規模要足夠大,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單一產品的運作成本,否則收支不平衡的話,終究難以維持下去。

“當前ETF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質化較爲普遍的問題,尤其一些熱門指數產品,上報獲批發行的數量都很可觀,同一標的的ETF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自然也需要相應投入較多資源。”前述華南投研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指數產品尤其是ETF的競爭,可以理解爲一場“消耗戰”。

該投研人士進一步表示,對基金公司而言,還是要努力實現差異化發展,需要立足ETF的工具和配置屬性,力爭爲投資者提供精度更高的產品,實現業績和規模的良性循環。

今年以來,以ETF爲代表的被動投資迎來快速發展,增量資金借道指數基金不斷涌入市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全市場股票型指數基金產品的規模爲3.82萬億元,較去年底的2.26萬億元擴張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