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談心-我內在的男人和女人

圖/仙草

內在人格的複雜是妙不可言的,其豐富也是很不可思議的,社會化只是人的意識表層,若從心靈層面來看,性別這一議題值得玩味之處就更廣闊了。

陣子書展全球華人作家會,我和學者張小虹、彼岸作家畢飛宇談「兩岸男女大不同」這題目,先發言的畢飛宇說男與女若兩口井,不可能相容,我談的則是完全相反,是雌雄同體的議題。

張小虹流暢地解說了這個「兩岸」的歧異:大陸的男女觀是硬的幾何學,臺灣的男女觀是軟的拓樸學。這比喻用得很妙,我就不多作解釋了。不過,有關女性別的兩口井式的跨不了界,跟拓樸學式的進出幻化,我想從另一有趣的角度來談它,就是心理分析(在此採用容格學派,可不是佛洛伊德啊!)。

容格很著名的原型概念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人內在的男性與女性完美形象。在容格時代男女的分野就像畢飛宇說的兩口井,因之男性會將內在的阿尼瑪投射到心儀的女性身上,女性反之。事實上人沒有絕對的單一男性或女性氣質,因此男性或女性內在也分別存有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部分

我要先說,得先有兩口井的概念,纔有拓樸學的變化這回事,男性和女性肉體構造不同,腦部的構造也有相異,再加上社會文化價值觀,男性跟女性的感受、思維、視野(乃至於情緒反應、行爲模式、意識型態)都會不同,這是必然的。但這個表面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並不具深層意義,它的用處是作爲界定的基礎。

男性或女性概念是把事物的陽性陰性擬人化的,容格的原型本來就是意識型態的擬人化,因之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代表男性氣質人格或女性氣質人格,若我們把它還原回去,以陽性或陰性來取代男性和女性這樣的字眼,好比說,有些東西不是肉體性別性的,而是抽象層次的性別性的,如人道主義、自然保育這些屬於陰性,秩序的建立跟破壞則都是陽性的。在這裡我必須說,所有宏大的眼光都是陰性的(這來自原始的大地之母概念),反文明、反制度、自然崇拜、人道、悲憫、同理心、救贖,這些都是陰性的。

競爭、強求、秩序、權力,這些都是陽性的,連正義公理也包括在內,因爲人爲制度屬於陽性。正義跟公理是人類制訂的,對甲的正義常常就是對乙的不義,而超越正義,也就是理解對甲的正義就是對乙的不義,這是一種寬容,這是陰性的。從這個角度,陰性價值甚至凌駕在陽性之上。我要強調我這裡說的「陰性」並非「女性」,任何一個人的人格內都包含陰性和陽性。

我在這裡以我對自己的心理分析來呈現這概念有趣的程度。

在此之前先簡單說明,在自我當中,有次人格,這個次人格以容格的定義,是「情結的擬人化」,這種內在人格會被情緒因子激化,因此發現次人格便是伴隨他/她對外在衝擊的情緒反應來進行辨識。每個次人格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邏輯,正因爲他們想事情、看事情、感覺事情(他們的情緒反應)的方法是如此不同,因此他們彼此「是不一樣的」才突顯出來。你可試着對自己內在的人格進行分析,時刻注意到「現在是誰上場」,同樣一件事不同人格的情緒反應相當迥異(但要注意「同一件事」以不同樣貌衝擊時,一般而言某一個人格會針對某種外在狀態被激化,普通人一次只有一個人格會浮到臺前,因此相似的情緒情境通常皆對應同一次人格)。

我先把次人格光譜分成男性端和女性端兩極。這些是我自己找出來的內在次人格,我給他/她們起了一些名字,在這裡我只把其中幾個做簡單介紹。

在女性端最光輝的部分必然是容格所說的母親原型了,但在此我要加上兩個字以更切題,就是「神聖母親」。「神聖母親」可能是所有女性都會有的次人格,男性內在也會有。「神聖母親」被強烈激化的時候,會產生高度的慈愛、關懷、悲憫心,因爲這一原型在集體潛意識中有神聖性,某些時候她被激化會產生容格所說的「膨脹」效應,這會使當事人感受無比的神聖力量

「膨脹」效應是一種很有趣的心理狀態,「膨脹」的狀態是不真實的,大多數人並未去覺知,只會在此時充滿某種程度的強大、超凡意識,或覺得神智特別清明,高越於別人,並且積極、有活力。神聖人格、超凡人格都會發生「膨脹」現象,此時這類人格浮到臺前,會遮蓋住自我其他的部分。

「神聖母親」無疑是會被自己所愛與想保護的對象所激化,在對方需要關愛和守護的情境和對方處於脆弱、無助或危險的狀態和情緒中。

再來談兩個亦具有強大力量的次人格,我給她們取名爲「皇女」和「卡莉」。與「神聖母親」相反,這兩個人格承載的主要是負面的、黑暗的情緒,像是仇恨、憎厭、鄙夷、憤怒、破壞慾。

「皇女」與「卡莉」的特質非常近似,但決定性的不同在於,女神「卡莉」是神,而「皇女」是凡人,前者的能量來自神性,後者是權位。我再強調一次,次人格是情結的擬人化,來自於原型、集體潛意識的意象,我並不是說我體內真有一個女神能施法,或者「皇女」真的具有權位。

「皇女」的情緒能量來自於階級意識(這包含社會性與價值思維),其對權力的想像也是來自於此。相較之下殘酷之於「卡莉」是原始天性的純粹。我打個比方,「皇女」要殺人理由是「我討厭此人」或「此人得罪我」,「卡莉」要殺人,理由是「我高興」、「我想」。

這使我想到拉斯馮提爾的《撒旦的情與欲》這部電影作品,故事是女主角喪子而陷入極度憂鬱,身爲心理醫生丈夫違背不應替親近的人診治的原則,將太太帶到山中小屋,想治療她的恐懼症。就在妻子病情似乎大幅好轉之時,丈夫卻意外發現妻子着迷於女巫被迫害的歷史,與妻子先前可疑的行爲(與兒子死因有關)的秘密。女主角至此心性大變,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血腥恐怖行爲。

這部驚聳電影原名《反基督》,引起很大爭議,也很難懂,我想它呈現了原始自然力量的強大,相較之下人類是自大但實則渺小、盲目、無知的,原始的自然力量不但非人類自以爲是的力量能相比,同時也超越、無關人類定義的善惡、正邪。這部片一開始我以爲它說的是純粹邪惡的無理由,但後來認爲其呈現的更是超越(無視、無涉)邪惡之範疇,人在自然之下,並非自然在人之下,事實上,人在自然之中,自然亦在人之中。

「皇女」在男性人格光譜的對應端人物,我取名爲「希特勒」,這兩個女性端與男性端人物的差別在於,「希特勒」的意志架構在理性思維上,皇女則是感情性的。

很有趣的是,我發現在面對男性愛人的時候,我的男性光譜端的人格會完全隱匿,也許這與容格所說的阿尼姆斯的投射有關。普通時候我是個內在的阿尼姆斯強過阿尼瑪的人,但是當我把阿尼姆斯(完美陽性想像)投射到他人身上時,內在的阿尼姆斯似乎就不存在了,內在人格都只剩女性光譜端的人物。

相反的,面對符合我心中的阿尼瑪的女性時,通常是美貌、聰慧、有強大魅力的年輕女性,就可能浮出在男性光譜端被我取名爲「騎士卡薩諾瓦」的人格。

在男性光譜端還有一個人物我把他取名爲「武藏」,這其實是我對幾個私人朋友用的名字,在這裡選擇這個名字是因爲,它帶有雄性競爭的意味。亦即,這個人格與雄性競爭情結有關。

雄性競爭情結被激化當然有它微妙之處,即使在現實中的男性與男性之間也是如此。這一人格產生的狀態,並非凡遇到男性都會觸發雄性競爭情結,只有在感覺對方內在的阿尼姆斯與我的有共通性時,否則等於是兩條平行線,就好像一隻再好戰的鹿沒事也不會去跟一隻猴子打架。

此外,與「神聖母親」對應的男性端的人物,我取名爲「浪漫主義耶穌」,顧名思義就不需要對他多做解釋了。

倒是說到這兒應會讓你發現極有趣的是,因爲是將意識擬人化,且它是以各種原型人物爲依據,故而這是個以男性人類和女性人類爲兩端展開的光譜,而陰性和陽性特質卻是不規則縱橫交錯落置兩端的,好比女性端的「卡莉」的特質在破壞,破壞屬於陽性,而男性端的「浪漫主義的耶穌」身上顯然可看到陰性的特質。

由此可窺見內在人格的複雜是妙不可言的,其豐富也是很不可思議的,社會化只是人的意識的表層,若從心靈的層面來看,性別這一議題值得玩味之處就更廣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