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讀|快手員工泄密背後:買賣數據“灰色產業鏈”隱現 券商研究所專家管理風險隱患重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近日,快手開除泄密員工一事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從快手內部發布的處罰通報看,該公司原財經線/商業分析部某員工利用職務便利,多次查詢並下載公司業務數據,並在接受外部訪談的過程中將上述數據外發或透露給多家外部諮詢公司,以此獲利,上述行爲給公司造成了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
爲此,快手對這名員工的行爲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同時決定:解除勞動合同、全名實名通報、取消全部長期激勵、取消績效獎金、列入陽光誠信聯盟失信人員名單、永不錄用。
值得關注的是,該事件中,除了嚴重違紀的快手前員工,外部諮詢公司也是極其敏感的角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在允許做空的海外市場上,一直存在做空機構買數據、諮詢公司利用各種手段蒐集企業內部信息(數據)的灰色產業鏈。
買賣數據的“生意經”
“在允許做空的市場上,做空機構對於真實數據的把握度越高,其越有可能賺錢。這意味着,有一部分人或機構會爲真實的數據買單。”一位券商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他表示,國內外有很多諮詢公司,專門是做套取企業信息的工作,諮詢公司可能會去各種現場做調研,或是找到企業內部人士做有償訪談,以蒐集企業的產能數據等信息。
“因爲有機會通過做空上市公司賺錢,關注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構,都會想辦法買數據,他們願意爲這些真實數據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有的企業專家接受訪談1小時,就能拿到高達5萬美元的報酬。也正是如此,企業員工泄密的重災區主要是在美股、港股等市場。”該人士進一步談道。
那麼,國內投資圈是否也存在上述灰色產業鏈?
“券商研究所也會找一些行業專家、產業專家解讀行業數據。大概五年前,國內市場上的確有各種亂象,比如機構想要了解一家企業的應收賬款是否真實,能否真的收回來,就會去‘買’一個不記名的專家,這個專家會透露企業真實的數據,這是過去的灰產,是不合規的,已被明令禁止。”上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他表示,目前,監管已非常嚴格,對於券商而言,每一個進入內部專家庫的人選都需要進行備案報備、走合規流程,甚至是對話記錄等關鍵信息都需要留底,已經屬於非常合規的業務。
專家管理待規範
雖然極力規避捲入灰色產業鏈,但一些券商研究所在管理外部專家時仍有疏漏。
例如,寒武紀日前就發佈聲明稱,公司注意到,9月5日,在某券商策略會上,有人以“寒武紀專家”名義與機構投資者就公司及行業情況進行交流,相關虛假信息隨後被廣泛傳播並已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經查,該“專家”系假冒公司相關人士參與交流,動機不明,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在此之前,公司也注意到,市場上有多名以“寒武紀專家”自稱的人員頻繁參與機構訪談、交流,並大量傳播涉及公司的不實信息、虛假信息。
需要提及的是,券商專家庫分爲兩種類型:內部專家庫和外部專家庫。內部專家庫的安全可靠性高,但券商需要的專家類型比較多樣,當其自身的資源庫難以滿足需求時,往往會藉助諮詢公司來尋找專家,這也就爲“李鬼”創造了機會。
“甄別騙子與合規,其實不在一個維度上,對於一年有800場活動的研究員而言,他一年差不多要對接400個專家,這種工作強度下,要確保每位專家的真實性,難度挺大的。但券商對這方面的管理也很嚴格,如果有李鬼出現,相關人員可能會直接下崗。”上述券商人士坦言。
對於券商頻繁邀請外部專家的現象,監管也曾提示其中的風險。
中國證券業協會於今年1月發佈的《2022年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經營情況統計報告》指出,2022年各公司邀請外部專家爲客戶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服務以外的諮詢服務的次數高達70809次,是2021年(23540次)的3倍。 其中,專家身份覈實、發言內容合規審覈、利益衝突防範等方面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對此,中證協要求各家券商研究所切實加強對邀請外部專家的合規管理,嚴格按照《發佈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規定,聚焦主責主業,不斷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將邀請外部專家維持在適度、合理水平,加強廉潔從業管理,做好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