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無感青年節 臺灣該如何搶救35歲的明天?
3月29日是青年節,這唯一屬於年輕人的節日,對於全國18%的青壯年來說「無感」成分居多,畢竟,隨着年紀增長,青年不再像兒童節可以期待多點下課時間,他們開始煩惱分數夠不夠好順利升學、未來找不找的到工作、薪水是否養得起自己,現實壓垮了夢想、也抹煞不少年輕人的創造力。
描繪日本的青年世代,NHK電視臺今年3月初撥放的記錄片《搶救35歲的明天》針對一萬名日本1970年代出生的人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這個世代的青年多是單身族、派遣員工,工作品質不算好,有時忙得天天加班無法休假,有時卻得被迫休無薪假;很多人過了40歲還不結婚,只因無法負擔龐大的生活壓力,這些揹負着日本社會結構中惡化的經濟與人口趨勢的人們,被暱稱爲「悲慘世代」。
當不生小孩負擔反而更重、有工作但收入不夠合理生活,搶救35歲的明天成爲日本社會最重要的經濟問題,日本作家松本哉也曾以抗議天王之姿出了本《素人之亂》,諷刺貧窮人將要開始逆襲,過着任性的生活,不再做有錢人的優秀奴僕。
有人說,「日本的過去就是臺灣的明天」,綜觀臺灣35歲青年的生活品質,比起日本,好像也好不到哪去!臺灣跟日本的距離是13到15年,臺灣「崩世代」(注)的危機,日本已經是最好的借鏡。35歲本該是朝向人生穩定的目標前進,但是,現在臺灣年輕人面對的卻只有22K,沉重的貸款、買不起房子,還有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殘酷社會。
今年的青年節,沒有歡樂的慶祝儀式,只有懷抱熱情的年輕人想對政府說:「一起搶救我們35歲前的明天吧!」
(注)「崩世代」指一個貧富差距極大,年輕人無力供養父母子女,以致整個世代崩壞的年代,「崩」除了代表世代崩潰,也象徵憤怒與爆發,由臺灣勞工陣線提出。
ET相關評論/別再當爛草莓了! 「責任制」才能讓七年級生成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