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過去了,這些話題竟然一點沒有過時 | 三明治閱讀俱樂部

三明治

“三明治閱讀俱樂部”是三明治線上寫作社羣每日書社區的共讀共寫活動。我們會在當月的寫作社羣內更新選書資訊,書籍範圍包括非虛構、文學、歷史、社科類。參與每日書的作者可報名申請獲得贈閱。在閱讀俱樂部,你可以:

●獲贈精選書目

●嚐鮮還未上市的新書

●和每日書小夥伴們共讀,交流閱讀感受

●獲得編輯推薦的延伸閱讀

●共寫書評,你的閱讀體驗被更多人看見

本期閱讀俱樂部共讀書目是由磨鐵·文治出品田島陽子作品《以愛爲名的支配》。

‍‍‍田島陽子從 1991年到2003年出版了10部女性主義論著,在日本女性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爲女性發聲的舞臺上活躍至今,參與了衆多電視節目、廣播、雜誌、紀錄片、電影、戲劇和廣告,不僅是日本當代重要的女性主義思想啓蒙者,還影響了同時代的上野千鶴子等女性學者。

作者從親身經歷出發,講述了在“親緣壓迫”下成長爲“女性主義者”的思想歷程。本書探討了所有東亞女性都深有共鳴的生存問題,大膽揭露了原生家庭、婚戀、工作、育兒等領域的結構性歧視。‍‍

加入本次三明治閱讀俱樂部的作者

在閱讀中有怎樣的發現?

遲鋤

職業:自由職業

座標:成都

成爲一個女性主義者對我來說竟然是必然的

說來也是命運般的巧合,在讀《以愛爲名的支配》之前,剛好讀了一遍《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完又趕上《出走的決心》上映。短時間內遇見三部作品,讓我很輕易的就將它們聯繫到一起。

很感謝作者在這本書裡詳細的分享了一些生活的細節,讓早已遺忘的事情又清晰起來。回顧生命過往,我發現成爲一個女性主義者對我來說竟然是必然的。

“覺醒之後已是女性主義者”

我的童年沒有田島陽子那樣不幸,算是不好也不太壞。童年時,我時常感覺到精神上的不適,卻又說不出來爲什麼。直到看到書裡才明白,原來是“奴性”和“本性”之間不能共存。生活中強烈的矛盾感來自於學校的教導和日常生活的衝突——老師說父母是無條件愛孩子的,實際上卻不。成績好的,長得可愛的,聽話的,會叫人的小孩,就是更容易得到喜歡。外向是褒義,內向是貶義。書上說要誠實,太誠實了反而被罵“木頭、呆子”。作爲家裡的“老大”,就是要無條件讓着弟弟/妹妹。不做家務會被“詛咒”以後找不到好婆家,考試考了高分會被說後勁不如男生。講義氣,做好一件事,會被表揚是“假小子”,但調皮就會被說“嫁不出去”。

在家裡做同樣的事情,前一天平安度過,後一天就被罵的狗血淋頭。那時雖然不懂控制變量的實驗原理,但也明白問題好像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可是後果卻由自己承擔。所以只能讓自己去更加地迎合,期望以自己的努力能消除掉另一個變量帶來的糟糕後果。有的時候有用,有的時候沒有用。這不就是家庭版的霸凌嗎?我早知道我在學校被霸凌了。但是卻是在現在才知道自己原來也被家庭霸凌了。

大學的時候沒有填任何一所省內的院校,但也沒有填太遠的地方。原來從那時起,我就是又想逃離,又忍不住靠近。在熟悉的家庭結構裡,雖然感到不適,但也有熟悉,熟悉滋生安全感。

雖然不想承認,但我不得不說,很多年裡我都深愛着那個給了我血肉的人,我渴望她們懂得我的感受,給予我想要的愛。但事實告訴我,終究是強求。儘管我曾爲了獲得她們的愛,努力地成爲他們理想中的小孩,置自己的感受於不顧,從一個i人變成一個e人,但依然得不到什麼。

現在我知道了,你如何能要求一個口囊空空的人,掏出現金給你呢?無論你賣藝賣得有多認真。

“女人被規訓成了奴隸”

在看《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時候,爲作者筆下所描繪的黑奴的經歷而痛心疾首。南方人在狡辯的時候,說有一些黑奴不思進取,把他們釋放了,他們反而過得不如現在。這和男女關係中,男性說女性出去工作反而不如在家帶孩子,有異曲同工之妙。明明是攫取了一方的剩餘價值,卻美名爲之承擔風險。但依然有前仆後繼的女孩相信這樣的謠言,相信所謂的“我養你”,毫無警惕地走進婚姻。婚姻這個制度就是不平等的,沒有一點自保的能力,無異於不帶武器就上了戰場。勢均力敵,才能走得長久。而讓步的人只能一步又一步的後退,直到退無可退。

我有時候想不如讓婚姻制度來得更殘酷一些吧。太過溫和反而無法讓人警醒,奴隸制能被廢除是因爲市場經濟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婚姻制度又會爲何被廢除呢?但無論如何將自己的生活質量寄託於一方的良心,怎麼看都不是一種靠譜的事情。法律如果過於保護弱勢一方的權利反而容易讓這個制度長存,相反幫助強勢一方壓榨弱勢一方的利益,或許有可能引起觸底反抗。

黑人雖然得到了解放,但這世上還有女人依舊以奴隸的身份生活。沒有結婚的女性是奴隸的預製品。預製品想要逃脫成爲奴隸命運的難度還是要低一些。當我看《出走的決心》時,一直在等,在等,命運究竟要讓她忍耐多少,才能讓她將痛苦榨成勇氣。原來就算是能活到100歲,也需要一半的人生,才能換得自由。這個阿姨是不幸的,她沒有遇到疼愛她的父母,也沒有遇到尊重理解她的丈夫,甚至女兒也總是在她身上索取,但她也是幸運的,她上過高中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好,性格也很要強,具有強大的執行力,一直沒有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她的故事能夠被拍成電影,極具偶然性,足夠戲劇化。但大部分的人痛苦沒有她深,所以勇氣怎麼也攢不夠。

但我想有人逃出來,就是火炬。荒野上會有人看見明亮的光,有第1個可能,就會有第2個,第3個,就會有千千萬萬個。

反抗是獲得的開端。

“爲自我而戰”

當我想要討好父母時,目標是很明確的:努力成爲一個好學生,努力找到一份讓他們臉上光彩的工作,就好了。

說真的,帶着怨恨去學習,效率很高,也很容易進入“自律”的狀態。但是這種“恨”,讓人變得越來越薄,鋒利卻脆弱。

當我開始爲了自己而戰鬥時,我甚至發現自己激發不出什麼力量。我不知道開關在哪裡,我也不知道通路應該怎樣暢通,甚至我連路也找不到。

我只能慢下來,停下來,站在原地,等了很久,才伸出一個觸角感受風。

我開始重新學習寫字,從筆畫和部首開始,我開始鍛鍊身體,開始去讀自己感興趣而不是“有用”的書。慢慢的我才感覺自己不是作爲一個工具活着,從今往後,如果我真的還要再討好誰,那一定是討好我自己。

“尋求純粹的女性主義”

我很想堅定地說出我不結婚不生小孩。但我確實沒有十分堅定,我只是冥冥中覺得結果會是這樣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可能還需要搖擺一段時間。需要克服的阻力很多,有基因帶來的,也有世俗。有很多問題我還沒有想清楚,在沒有想清楚之前,我不能做下讓自己無法後悔的決定。

我確實討厭賢妻良母這個詞,這是一種道德綁架。縱使這些年我讀書的最大動力是爲了讓父母開心,我也不願意將自己的學習成果付之一炬。

我大概也不用着急,當我知道這本書是30多年前寫的時候,不得不感嘆,太陽底下實在沒有什麼新鮮事。結婚生子更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情。

願大家走進婚姻是爲了獨立,而不是爲了成爲奴隸或奴隸主。

阿黎

職業:文案

座標:深圳

看清自己的處境,清醒地活着,清醒地去“戰鬥”

不把任何一種生命形式視爲獨立個體來對待的社會都會“生產”出不健康的關係

這本書一拿到手,我是一口氣讀完的。作爲女兒、作爲女性,我對作者所談到的“以愛爲名的支配、霸凌”的種種場景太熟悉了。看完好幾天都不知道如何下筆寫讀書筆記,有一種面對被撕開的血淋淋傷口的不知所措。

本書寫於1990年,作者田島陽子是日本最著名的女性主義者,她本人的成長與人生經歷就是一個東亞女兒的逃離、覺醒與自由之路,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本書的內容以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爲起點,從一個女性從出生到成長所將遭遇的家庭、婚戀、工作、育兒等種種處境中,清楚地拉出了她們在日常生活裡所要面臨的性別權力結構和結構性壓迫,戳破了浮於現實表面的和諧泡泡,直指社會性別不平等的核心問題。

35年過去了,這些話題竟然一點沒有過時。

女性遭受到歧視難被看見。因爲女性歧視已經被高度結構化,成爲習慣和風俗,融入了自然和文化,使得被歧視的女性和製造歧視的男性都難以察覺。

如今,在所有人生活壓力都非常大的情況下,女性所遭受的歧視更不容易被看見。女性既要工作一起養家,又被社會用母職牢牢地拴在家庭和育兒之中。

男性壓力大,走出工作環境,多少還可以找到一個時間和空間喘息(最不濟還能在車裡坐會)。女性呢,前腳踏出公司的門,後腳就踏入了家門,工作勞動與家庭勞動無縫銜接。

可怕嗎?作爲女性,我們要怎麼辦?要在這過程異化成“怪物”嗎?要在這個不健康的“男女循環”中繼續玩下去嗎?

先來看看會發生什麼。

作者的母親是一名傳統的家庭女性,是男權社會的“受害者”。無法擁有獨立人格和生活的母親 ,把希望寄託於女兒身上。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女兒好好學習,成爲一個能夠自立的人。然而,這種以愛爲名的期望,卻成爲了束縛在女兒身上最大的枷鎖。

我的一舉一動都成了母親的批判對象。如此反覆下來,我變得特別在意自己的行動,最終什麼都不敢做。因爲一做點什麼事,我就特別害怕母親的批判。

母親總是說,『我是因爲愛你,希望你將成長,才這樣訓斥你。』但是她的話語對我而言,就像折斷樹枝一樣一根一根折斷了我的手腳。

母親即使是生病在牀,也拿了一個很長的尺子管教女兒。小孩是無法逃走的,他們需要父母的養育,沒有父母的關愛就活不下去。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變得又聽話又乖戾,性情古怪扭曲陰陰暗,在成年之後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

很多年之後,作者才意識到母親對自己這樣的作爲是霸凌,是以管教爲名、以教育爲名、以愛爲名的霸凌。更讓人心碎的是,小孩在這個過程被塑造,即使長大後,自己有意識到,有逃離出來,即使如作者這般,“在承受了將近二十年的霸凌後,我還是忍不住懷念她的支配。”

而這種霸凌是如何形成的呢?母親最初的愛爲何會逐漸變成以愛爲名的霸凌?這是男權社會不健康的性別不平等權力結構的產物。

作者母親自己就只擁有枷鎖之下的自由,在家庭中想要做任何事都必須得到丈夫的同意,比如在她想蓋一座更大的房子,想買下一塊便宜的地皮做點生意,只要丈夫不同意,她就什麼都做不了。因爲當時家庭辦任何正事,都需要用到家裡的印戳,而這個印戳只屬於父親這個一家之主。

母親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只要蓋個戳就能弄死我”、“爲什麼當媽的要從早到晚給碗擦屁股”。作爲女性的母親,沒有選擇權,沒有自主決定權,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身心處在無盡壓抑之中的母親,更弱小的女兒成爲了她痛苦發泄的出口。

作者花了漫長的時間療愈自己被傷害的心靈 ,也在長大之後終於接觸到母親這些話所揭示的世界,體會到了母親的那份痛苦。更重要的是,她也在同時一直在思考自己爲何當作發泄的出口,而這本書就是她思考的結果。

不把任何一種生命形式視爲獨立個體來對待的社會都會“生產”出不健康的關係,包括親密關係、家庭關係 、自我關係等。自我解放後的作者,帶着觀察和反思的注視,把看到的社會對男女的養育、性別觀念、社會分工等等一系列日常處境進行抽絲剝繭,讓讀者看到背後的邏輯和最終目的。

從養育開始,女性就沒有被當作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她身上被一點點刻印上了被動、依附、付出、安靜、聽話、退讓……這些氣質鋼印。

35年過去了,我們對於男女的期望仍然如此。

看看男生女生的名字,上網一查,男生名字最常用的字是”睿、軒、浩、傑、恆、辰、豪”……這些一聽就很大氣、很遠大前程的感覺。女生最常用的呢,“桐、晴、琪、怡、琳、穎、瑜”……(桐,一種落葉喬木,晴,一種天氣狀態,怡,一種心情狀態,琳,美玉),女生的名字多是要求呆在原地,保持一種美好的狀態。

怎麼辦?我們要如何才能擺脫這樣的生存境遇?何時才能走出這種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環境?

女人如果想得到解放,或者想改善自己與丈夫和孩子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深入瞭解自己與養育了自己的父母的關係。我認爲那是瞭解自我的一個重要過程。

我們要想自信、謙虛而開開朗地活着,就得接受原原本本的自己。只有在不需要經常得到他人撫慰,不需要有人爲自己做精神獻身,也能夠自己接受自己、培養自己之時,我們纔有能力原諒他人、接納他人、關愛他人。

我喜歡也認同的作者態度,改變不會頃刻發生,尊重也不是等來的。作爲女性,我們首先要看清自己的處境,清醒地活着,清醒地去“戰鬥”。

這很有力量!作爲個體也好,作爲女性一個羣體也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瞭解自己,認清自己,接納自己,力量纔會從縫隙中源源不斷地涌現。你獨立了,你的孩子也將獨立,越來越多的孩子獨立,社會結構終將被撬動,潮水的方向終將永久地改變。

小馬駒

職業:心理諮詢師

座標:浙江

我願意把她的這些文字,當做一個媽媽和女兒的交流

作者生於1941年,比我媽大八歲。

我願意把她的這些文字,當做一個媽媽和女兒的交流。

活得像個女人,意味着對別人言聽計從,要時刻關注周圍,還要謙恭忍讓,遇事就說我不懂、我不擅長,要捧着對方,儘量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換言之,就是讓自己無限縮小。。。

於是只能一味地考慮別人的感受,憂心忡忡的想“如果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說”“如果我那樣說會不會被笑”很難發表自己的意見。反過來,即使我直白地說出“那樣不對”,過後也會不斷反省“剛纔不應該說那種話”,讓自己痛苦不堪。

說實話,那幾乎是我年輕時代的寫照,在家聽父母,上學聽老師,結婚聽老公,上班聽領導。不敢發表意見,無法說“No”,只能默默努力,但又等着被看到,等着成爲那個“唯一”和“與衆不同”。註定,迎接你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在探索自己、在成長的路上,步履維艱。

記得某一個清晨,突然發現自己面對父母、丈夫和領導,竟然是類似的情感需求,那種震驚,真正配得上那句“垂死病中驚坐起”。

但不知爲何,父母就是堅信孩子只要聽自己的就能得到幸福,依舊強制子女做這做那。

看到這裡我不經啞然,今年上半年我爲辭職的事情糾結,突發奇想想要算個命,於是去問我媽我具體的出生時間。我媽給我的回覆是:“你爲什麼要算命?你不要算命,你不要聽算命的,你要聽我的,我是你媽不會害你。”我媽是用語音說的,很着急,一種我即將不受控的焦慮順着那五六十秒的語音條傳遞了過來。

縱然在諮詢師面前“修煉”了那麼多年,聽到這樣的話依然激起我強烈的情緒。有很多的理論和實踐幫助我去理解我媽的“控制”,我知道這源於她的認知、經歷以及所受的創傷,但我無法原諒。

我想說,這本書我看得沒有那麼輕鬆,那些我花了大力氣得來的,現在依舊需要和“內疚”抵抗的領悟,作者就這麼輕鬆而直白地寫在了紙上,而這些話她在1992年就說了。怎麼說呢,不是“相見恨晚”,而是作者開篇說的:

知識會帶來痛苦。

要知道自己的處境,纔是救贖的第一步。

小美

職業:靈活就業

座標:無錫

32年過去了,依然熠熠生輝

❶ 輕食。16萬字,六章,66篇,平均每篇不到2500個字,一篇中等長度的微信公衆號文章的體量,很符合當下的閱讀習慣

❷ 親切。田島陽子的文筆很親切。她用淺顯的文字傳遞出真誠。比如沒有手腳的“不倒翁”、雖然很努力,但是沒有方向的女性“沒有鼻眼”,以及甲板上的人、遲到的人、樹形人生,蛋糕切面等等,很容易理解。

❸ 溫暖。田島陽子描述的現象和事實很殘酷。她已經從泥淖中走出來,但是她沒有以過來人的口吻說教,沒有爹味,非常溫柔,以女性主義的態度對待女性的困頓。

❹ 豐富。有田島陽子女士自己的經歷,有對文學作品的分析,有現實社會問題的剖析,還有不同理論的辨析。想一想,這是1992年首次出版的作品,32年過去了,依然熠熠生輝。

❺ 榜樣。正如山內麻裡子在後記所說,田島陽子意氣風發,是遵從自我,彰顯了個性的人。不僅是作爲女性主義的議題,還是文字傳遞出的田島女士的精氣神,以及田島女士一生致力於推動女性主義事業的發展,都激勵我在享受前輩爲我輩爭取的權利的時候,也要拿出勇氣,爲自己以及後輩做點貢獻。

最後,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我過度解讀,書的封面設計呈現出和內容互爲鏡映的效果:

(以爲是玫瑰花瓣,但細看,多像淚滴啊,帶着血的淚。和血淚相應的是蒼白無力的手。越不行動,越無力;越退縮,越不被尊重)

(以爲是玫瑰花瓣,但細看,多像淚滴啊,帶着血的淚。和血淚相應的是蒼白無力的手。越不行動,越無力;越退縮,越不被尊重)

· 三明治閱讀俱樂部最新招募 ·

東亞女兒、韓國文學泰斗、法國人類學家,10月我們一起讀這三本書

· 更多三明治閱讀俱樂部 ·

磨鐵

新經典

磨鐵

磨鐵

新經典

讀客

新星出版社

浪花朵朵

光啓書局

格致出版社

新經典

光啓書局

新經典

Open Call

歡迎有意與「三明治閱讀俱樂部」合作的出版機構與我們聯繫,每日書期待與大家共同促進讀者、作者、編輯與出版機構的交流,讓好的書籍被更多讀者看見。

諮詢請添加三明治小訊

微信號:sandwi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