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美國科學家:治療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可望結束新冠大流行
▲印度醫生髮現,印度變種病毒株會引發過去未曾出現之新症狀。(圖/達志/美聯社)
圖文/CTWANT
在臺灣因爲疫情嚴峻,又陷入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在大量閱讀全球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報告,以及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他建議政府應該儘速推動臨牀試驗或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這個藥物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效果。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陳昌明爲此,發表文章闡述一種治療寄生蟲藥物的「伊維菌素」,陸續用於印度、巴西與秘魯的治療情況,並將期刊題爲《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介紹給讀者。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圖/陳昌明提供)
以下爲陳昌明教授說明的全文。
新冠病毒(COVID 19)自2020年起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科學家也全力投入研究,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自從2003年SARS疫災發生後,國際對於抗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一直持續着。其中有一個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得到特別的關注。
這是一種治療寄生蟲的藥物,過去在治療許多惡名昭彰的疾病(例如河盲症、眼絲蟲症等等)獲得重大的醫學成就,兩位藥物發明者也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發現這個藥物也可以殺滅SARS等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爆發後,澳洲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證實伊維菌素可以有效滅除新冠病毒,但是它的臨牀療效則尚未被證實。當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許多貧窮國家時,面對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這些國家別無選擇的直接將伊維菌素用於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富有的國家則因爲種種法規的限制,無法隨意使用這個尚未經過臨牀試驗證實抗病毒療效的藥物。
伊維菌素對抗新冠肺炎的臨牀運用就從南美洲與中東地區開始。漸漸的,許多臨牀個案報告,小型到中型的臨牀試驗,小型到中型的預防性給藥,到大規模的預防性給藥的研究報告逐一被髮表。
許多學者與民間團體開始注意到伊維菌素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的角色,並且要求各國政府與WHO開放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上。這些發表的文獻作者集中在第三世界的國家,可信度難免受到西方進步國家的質疑,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上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歐盟與WHO的背書同意。
然而,今年四月起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竟爲伊維菌素的臨牀價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舞臺。印度正持續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自然實驗,不同的邦(省)對於是否大規模發放伊維菌素給所有成年(18歲以上)民衆作爲防疫的重要措施,持不同看法。
印度醫學科學家學院強烈支持這種做法,並提出建議的臨牀劑量與服用日數;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一位印度的WHO首席科學家。這導致各邦各自爲政,疫情也隨之發生極爲不同的變動。
從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大規模施用伊維菌素的邦,疫情呈現大幅度的改善,德里的感染個案在這期間內銳減9成以上。在禁止推動伊維菌素政策的泰米爾納德邦,疫情則呈現持續擴散,甚至染疫個案成長超過三倍。這極大的差異除了使用伊維菌素以外,無法用任何其他的因素來解釋。
類似的情況去年也發生在南美洲的巴西與秘魯,一些地方政府推動廣發伊維菌素來控制疫情後,個案發生率與死亡率快速下降,沒有推動這項政策的地區則是疫情持續擴散。
這已經被紀錄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雙盲、隨機分組、控制研究條件的臨牀試驗(double blind RCT)一直是被科學家們認爲是檢驗真理的最佳(或是唯一)方法。但是我相信,這場在印度發生的自然實驗在未來將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智慧與理解。
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期刊上,有一份經過包括三名美國政府高級科學家在內的醫學專家評審(peer review)過的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
題爲《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全面審查來自臨牀、體外、動物和全球相關研究的可用數據,並且將專家評審過的臨牀資料進行匯萃分析。他們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在藥理上,這個藥物有許多抑制新冠病毒的機轉。例如,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可以和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這好比是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藉此侵入人體,而伊維菌素可以和病毒的S1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結合,改變「病毒打開細胞的鑰匙」讓新冠病毒不得其門而入,如此可以產生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其次,新冠肺炎病毒是透過特定的核糖核酸聚合酶進行復制,而伊維菌素可以抑制這個酶,進而阻止病毒複製,如此即可產生治療效果。
雖然美國、歐盟和世衛組織都尚未覈准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是《美國治療學雜誌》這篇論文發表以後,情況可能會改變;然而,有了這款已在1996年失去專利的學名藥後,損失慘重的將是其他抗病毒治療藥廠與疫苗製造廠商。
同時也令人擔心,這些廠商背後龐大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很可能會反對或設法拖延伊維菌素的臨牀與公共衛生使用,因此呼籲媒體與正直的政治家應該出聲協助,加速推動。
該論文最後提到,「英國實證醫學諮詢團體」與「伊維菌素推薦發展委員會」於近期審查依維菌素相關研究文獻與臨牀證據後,確認此藥物增加新冠肺患者存活的證據強烈,並且建議無條件開放使用,以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
此外,也有許多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在疫情嚴重的地區,每個月服用兩天至四天的伊維菌素,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竟然與注射疫苗的效果相當,而且是立即有效,這在目前疫苗極度短缺的臺灣,無疑是大好消息。
因此,呼籲政府應該考慮儘快召開專家會議,將伊維菌素列入治療指引,並且考慮導入疫情熱區作爲預防感染的處方,藉以解決我國疫苗嚴重不足的困境,降低個案死亡率,並使我國疫情獲得迅速與有效的控制。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有411人病逝。這也是今天說明此案的原因,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撥出一點時間,來討論與評估伊維菌素是否能夠在臺灣成爲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希望在有足夠疫苗供給前,有機會拯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陳昌明部定教授小檔案
現職:
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臺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監事
經歷: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臺北榮總經營)院長、副院長
臺北榮總腦血管科主任
臺北榮總腦中風暨腦血管疾病中心主任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研究員
學歷: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
延伸閱讀▸ 石崇良「萬華破口說」引爭議! 陳時中致歉:失言在所難免▸ 主播爆曾獲「重量級大哥」邀約 喊「有多的名額」可打疫苗▸ 雞排妹認了「背後有高人」!藏鏡人身分曝光 親揭從政內幕:一定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