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老人的228回憶與研究
文/陳世昌
1947年(民國36年)2月27日傍晚時分,臺北市專賣局的緝私員和警察因爲取締一名販賣「私煙」維持生活的寡婦林江邁,而開槍射死一名圍觀的無辜民衆陳文溪,引發公憤。次日,臺北全市譁然,罷工、罷市、罷課、民衆到處遊行示威,反對陳儀政府的暴政,憤怒之火迅速蔓延臺灣全島,史稱「二二八事件」,這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殺戮最慘烈的一次民變。查私煙小事引發大民變
陳儀濫權,缺乏制衡力量:近代西洋政治學家孟德斯鳩有句名言:「有權者必濫權,防止之道,在以權制權。」陳儀一人獨攬臺灣的軍政大權,中央政府又在中國大陸窮於應付國共內戰,無力顧及臺灣局勢。陳儀的權力之大,毫無節制,亦無制衡力量,演變至濫權施政。加以他從大陸帶來一大批貪官污吏,把臺灣社會打亂得天翻地覆,民怨沸騰。此情此景,一遇火種,立刻可以成爲燎原之勢,不可收拾。
▲1947年228事件爆發當天,憤怒羣衆涌到臺北市專賣局,縱火焚燒存貨,許多民衆遭到濫捕濫殺(徐宗懋圖文館/時報出版提供)。日中治臺,清濁倒轉:臺灣在日治時期,雖然飽受殖民統治的痛苦,可是日本治臺,政治清明,法治良好。陳儀人馬到了臺灣後,政治腐敗,貪污橫行,加以經濟蕭條,民生困苦。與日本治臺兩相比較,一夕之間,清濁倒轉,不忍卒睹,導致取締煙販的芝麻小事於一九四七年引爆成民變大事件。所謂「冰凍一尺,非一日之寒」,二二八事件絕不是突發事件。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前,關於臺灣島內的貪污腐敗、軍紀敗壞、特權橫行、歧視臺胞、經濟壟斷、失業嚴重、治安惡化等現象,當時臺北的報刊,以及上海、南京、北京、天津、香港等地各報刊的駐臺記者,都有具體詳實報導。茲綜合各方資料,大約有下列因素:第一、軍紀敗壞:接收國軍,素質落後,軍紀敗壞。臺灣人常看到國軍偷了腳踏車,因爲不會騎車,乾脆揹在背後,到處求售脫手。又常看到國軍坐車不買票,越過柵欄跳進火車站月臺,再從車窗爬進火車廂,所以那時的國軍被民間戲稱爲「賊仔兵」,臺灣同胞一向看慣了軍紀嚴明、軍容壯威的日本軍隊,猛然看到素質落後、漫無軍紀的國軍,莫不搖頭,不敢相信。那時民間幾乎沒汽車,戰後市區道路也沒拓寬,百姓走路自由自在,沒有顧忌。接收國軍到了之後,軍營裡的十輪大卡車經常駛入市區,司機又無駕照,只是開車逛街好玩,百姓對車輛也沒有警覺,因此,軍車在市區橫衝直撞、壓死百姓後揚長而去的事故時有所聞。後來百姓紛紛投訴,聽說行政長官公署獲報事例過多後,下令禁止軍車駛入市區,此亂象才告平息。第二、官員貪污腐敗:陳儀政府從日本手中接收110億舊臺幣的龐大日產,在接收過程中,貪污舞弊、中飽私囊的例子,層出不窮,使得「接收」變質爲「劫收」。例如,那時日本人在臺灣留下四十五家新式糖廠,竟然讓從未見過糖廠的外省人來接收,並擔任這些糖廠的廠長。我內人的姑丈林深賢先生是臺南縣麻豆鎮的望族,年長我30歲左右,他在世時,曾說出一件糖廠接收趣聞:「1945年,麻豆的總爺糖廠是座新式糖廠,頗具規模。陳儀派一位外省廠長來接收,這位對糖廠經營完全外行的廠長到任後,看到財產名冊上有『金錘二十五支』(中文的鐵錘,日文爲金錘)的時候,以爲是『黃金的錘子』,就囑咐工友把它們送到廠長宿舍來,等送到後,發現不是黃金,而是鐵錘,當場痛罵工友一頓。笑話就此傳開。」第三、用人浮濫不當:臺灣接收後,政府機關、企業主管和學校校長等高層職位,青一色由外省人包辦,唯一例外是小學校長用臺灣人。因爲外省人不懂臺語,無法領導全部講臺語的小學師生,可以說,外省人完全取代了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的殖民統治地位。最不可思議的是,高層職位,臺灣人無分;臺灣人只能擔任低層職位,且不能同工同酬,同一職位同一工作,外省人的薪水竟是臺灣人的兩倍。省籍歧視嚴重到極點,所以,那時臺灣人仇視中國官,輕侮稱外省人爲「阿山」。不但如此,原先臺灣總督府只有一萬八千多位行政人員,陳儀政府在「牽親引戚」的陋習下,膨脹到四萬三千多人,用人浮濫至極。第四、經濟嚴重惡化:陳儀來臺後,把日軍儲存在臺灣的龐大糧食和戰略物資,運到中國大陸去支援國共內戰,造成臺灣的「米荒」。又在臺灣實施專賣制度,設置「專賣局」,將樟腦、火柴、菸酒、鹽、糖、炭等民生物質,全部納入政府專賣,使得大批民間企業破產,工廠停工,失業嚴重,民不聊生。此外,又設「貿易局」獨佔全臺農工產品的產銷和進出口,以利官商勾結,使得臺灣經濟惡化,雪上加霜。甚至,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很快波及臺灣,臺灣也通貨膨脹,經濟陷入絕境,人民無米爲炊,大家都靠着吃番薯度日。小時候我家住在臺南市民族路,位於赤崁樓斜對面,家對面即是臺南市知名的「石精臼零食市場」。那時因爲米荒,家家戶戶都靠着吃「番薯籤幹」度日,將番薯做成薯條曬乾後存放,三餐拿來煮成湯品,久而久之,大家都吃厭了。那時市場裡每天都有阿兵哥挑着大竹簍裝「鍋底飯皮」(即是鍋巴)來販賣,大家爭相搶買阿兵哥吃剩的飯皮,視如珍物,可見當時民生有多麼困苦。
●作者陳世昌,1939年出生於臺南市。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曾任臺南家專講師、南臺工專教授、吳鳳工專校長、崑山科技大學教授。執教鞭之餘,本於「見史不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傾力撰寫臺灣近代史相關書籍。着有《臺灣演進史》、《中國近代史概要》、《中國近現代史精要》、《清末民初外患史》等書。本文不代表本社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至editor88@ettoday.net
本文收錄於陳世昌着,《戰後70年臺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