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北京大街小巷遛彎兒”(我在中國當大使)
13世紀下半葉,帶着對東方古國的未知與好奇,馬可・波羅歷經艱辛,長途跋涉來到中國。他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傳回歐洲,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次“中國熱”,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交流。沿着先行者的足跡,中意一代代友好使者繼往開來。
在中意建交50週年之際擔任意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是兩國關係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方瀾意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談及對意中關係的展望:未來意中經貿合作將越來越密切,人文交流將不斷拓展,兩國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意中旅遊合作大有可爲。
作爲出身於外交世家的資深外交官,方瀾意曾在意大利駐俄羅斯、美國、西班牙、沙特等國使館任職,“四海爲家”是他生活的常態。儘管此前從未在華長期工作,但他對中國並不陌生。“我在大學時就學過中國歷史,也曾到中國旅遊。”方瀾意說,“雖然我算不上‘中國通’,但我對中國很熟悉。不僅是我,可以說所有人都對中國不陌生。中國是一個大國,沒人能忽視中國。”
抱着深入認知、探尋中國的願望,今年1月,方瀾意從沙特首都利雅得直飛北京開啓駐華大使生涯。兩地的溫差,是他就任駐華大使後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沙特冬天有20多度,跟海南差不多,所以頭幾天我確實不太適應北京寒冷的天氣。”方瀾意接着話鋒一轉,“不過我很快就學會了喝熱水的好習慣,來北京後我經常喝熱水和熱茶。”
“多喝熱水”是方瀾意抵禦寒冷的良方,也是他融入中國的開端。方瀾意像普通中國人一樣,愛在北京大街小巷遛彎兒。“我有時一遛就是好幾個小時。”他說,這是初來乍到快速瞭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
方瀾意走訪的城市越多,他認知中國的視角就越廣。“上海俘獲了我的心。”方瀾意說,從上海能領略中國國際大都市的風采。上海是中外文化的大熔爐,文化多樣性鍛造了上海“令人讚歎的美、讓人回味無窮的獨特氣質”。
“慷慨捐助展現兩國情誼”
在方瀾意豐富的外交履歷上,駐華這段註定寫下特殊一筆。“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開啓駐華任期非同尋常。”他說。
方瀾意經歷了疫情暴發初期的艱難,也深刻體會到兩國人民急難有情、攜手抗疫的溫暖。“中國發生疫情後,大多數在華意大利人選擇留在中國、留在武漢。”方瀾意說,“當時意大利派出3架貨機爲武漢送去醫療物資,意大利很高興能幫上忙。”
“當疫情在意大利達到頂峰時,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極其可怕的。關鍵時刻,我們獲得了來自中國的很多幫助。”方瀾意表示,中國派出3批擁有豐富經驗的醫療專家組支援意大利抗疫,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意大利從中國帶回的手套、呼吸機、口罩等抗疫物資和醫療設備中,大約10%來自中國政府、高校、社會機構的捐助。“整個中國社會上上下下都參與到規模浩大的慷慨捐助行動中,充分展現兩國情誼。”
正是出自在疫情中的感同身受,意大利駐華大使館在今年清明節參加了中國的全國性哀悼活動,降半旗緬懷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方瀾意認爲,疫情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必須所有人共同努力、堅定意志,才能戰勝疫情。
見證了意中攜手抗疫的難忘時光,方瀾意相信兩國關係發展有更廣闊前景。
建交50年來,中意經貿合作已結出累累碩果。建交之初,兩國貿易額僅爲1.2億美元,諸多領域是空白。2019年,兩國貿易額達到近550億美元,不僅增長456倍,涵蓋各個領域,而且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00億美元。“意大利企業在中國深耕多年,有1400餘家意大利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意大利所有大公司積極佈局中國市場。”方瀾意說。
尤其在當前國際間交通受阻、需求萎縮、經濟全球化受挫的特殊背景下,廣闊中國市場爲意大利企業提供了重要機遇。方瀾意介紹,無論是9月舉行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還是11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廣大意大利企業都踊躍參與。“意大利是中國各類展會的重要參與者。”方瀾意表示,“我本人也盡己所能參加這些展會,希望藉此表達意大利對發展對華關係的重視。”
展望意中合作的前景,方瀾意對“一帶一路”充滿信心。2019年,中意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意大利成爲七國集團中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方瀾意認爲,“一帶一路”倡議就像一個豐富的“工具箱”,意大利藉此同中國深化經貿和金融合作。“無論疫情前後,‘一帶一路’都至關重要。在‘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毫無疑問是推動意中關係發展的重要載體。”
同爲文明古國,中意在推動國際多邊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1年,意大利將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加強與中國在G20框架下的協調具有積極意義。方瀾意認爲,G20曾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中發揮顯著作用,G20的一大使命就是協調成員國經濟政策,共同努力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國際社會無論採取怎樣的行動推動世界經濟復甦,都離不開G20的團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