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兩會|代表建議:應對學齡人口變化要下好“先手棋”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的第七年(2023年),全國多地集中出現小學入學高峰。但面對未來十幾年學齡人口‘先達峰後減少’的變化趨勢,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監測,並相應地推動教師資源優化配置。”安徽省人大代表,蕪湖市赭山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黃寧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我國人口的變化將對教育產生系統性和結構性影響,在現實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幼兒園、中小學招不滿學生的情況。作爲一位來自教育一線的人大代表,黃寧也把自己的思考和建議帶到了今年的安徽省兩會上。在她看來,做好調整優化中小學幼兒園佈局和教師配備工作不僅能減少資源浪費現象,也直接關係到區域教育質量的提升。

爲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黃寧呼籲,首先要通過科學測算學生髮展規模,構建動態監測機制。通過科學規劃學位佈局,保障學位佈局與學齡人口分佈相一致,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區域中長期學校佈局調整規劃,確保學位充足有序供給。此外,還要開展跨部門信息比對,預測學位需求增長與下降趨勢,統籌協調佈局,避免盲目關停或新建改擴建等資源浪費現象。在此基礎上,構建學位預警機制,實現學校佈局動態調整,併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在學齡人口長遠下降、外圍資源閒置等現實背景下,黃寧呼籲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優化和調整學前教育存量結構性資源,通過多元舉措優化存量資源,緩解結構性供需矛盾。

黃寧還建議,通過創新優質增量供給模式,加強資源建設力度。一方面,在人口流入集中地區、產業佈局區、新區居住密集區等區域擴大中小學學位增量供給,高起點新建改建或擴建中小學校,建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另一方面,創新辦學機制,通過集團化辦學、“組團式”幫扶、“名校+”等方式,擴充城區優質教育資源落戶郊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持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優化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學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黃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