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治下的西域被吐蕃隔斷,憑什麼堅持了五十年|文史宴
今天的故事,是關於唐朝最後的安西都護郭昕的,他帶着唐軍殘部,在安西都護府堅持了數十年,最後和歷經百戰的部下一起,全部陣亡。
1.有去無回的征程
吐蕃武士
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和邊軍精銳的悉數內調,河西和隴右地區的防務出現了巨大的漏洞,於是趁着這個時機,吐蕃人大舉入侵河西地區,接連攻陷了唐朝的多個邊地城鎮,西域地區的唐軍逐漸與漢地失去了直接聯繫。在這樣的背景下,河西節度使楊志烈遇害,爲了給唐朝在河西,北庭,安西的軍政機構補充人才,在公元765年,郭昕踏上了進入河西和西域的行程。
在楊志烈死後,由於接任的楊休明對甘州和北庭等地的唐軍舊部進行大清洗,所以河西,北庭還有安西的聯合防禦體系開始逐步瓦解,安西,北庭和河西的唐軍,吐蕃人在切斷了中原和西域唐土的聯繫之後,從公元772年唐朝使節給西域守軍下達《諭安西-北庭諸將制》透露出來的信息看,當時吐蕃人對西域的唐軍,暫時採用的是威脅而不直接攻擊的策略。此時的郭昕還是在當時安西都護府的爾朱都護將軍帳下效力,還沒有關於他的獨立活動記載。
回紇大汗
也是在爾朱都護的治理下,唐朝的北庭還有安西都護府,在和回紇牟羽可汗結盟的大策略下,回紇大軍大量進入西域,協助唐軍殘部對抗吐蕃人,但是此時,回紇人並不想讓唐軍東歸,他們沒有放開使臣東歸的通道,所以西入安西都護府的唐朝使者大都有去無回。在爾朱都護死後,郭昕接任其職位,成爲了新任的安西都護。
唐德宗
不過唐朝和回紇的友好關係並不穩定,在唐德宗上臺之後,由於他年輕的時候受到過支援唐朝的回紇將軍的羞辱,所以他在上臺後,開啓了和吐蕃人議和的談判,釋放吐蕃戰俘,而對內則罷免和召回抗擊吐蕃有功的將領,甚至將逗留漢地,駐紮在涇州的安西和北庭都護府行營遷徙到唐吐邊境上的原州地區。
唐德宗的態度,引起了安西北庭殘兵和回紇汗國的震驚,在這樣的背景下,回紇汗國開放了唐軍東歸唐土的通道,公元781年,安西和北庭孤軍派出的使者終於來到長安,向長安朝廷彙報唐軍依舊在堅守西域的情況,這一情報令朝廷在意外之餘大爲感動,在《賜李元忠郭昕詔》中,唐廷是這樣描述的:
但是與此同時,唐德宗依舊在主導唐朝和吐蕃人的議和;吐蕃人也希望以和議的手段,限制唐朝在西北的大規模行動,爲徹底吞噬西域唐土創造機會。公元783年,唐吐在清水以西的結盟儀式上,唐朝承認了吐蕃對應靈,鳳,隴,涇等地的佔領,雙方對於各自的飛地問題做了這樣的規定:各地飛地上,唐軍佔據者歸唐,番兵佔據者歸番,在無人佔據的空白地帶,雙方不許新建城堡,訓練軍隊。但是這樣的條約,不僅讓駐守西域的唐軍將士寒心,而且導致了吐蕃人對於唐朝領土的進一步野心。
涇原兵變讓唐軍將士十分寒心
而且一心削藩,加強皇權,對藩鎮缺乏信任的唐德宗的種種行爲,最終在徵調涇州和原州地方駐軍南下平叛的時候發動兵變,唐朝一度希望藉助吐蕃兵力平叛,並且還遣使通過吐蕃地區進入安西北庭地區安撫當地唐軍,希望以割讓北庭和伊西爲代價,換取吐蕃出兵協助平叛,但是在吐蕃出兵有限的情況下,是神策軍平定了這次兵變,諷刺的是,這次的叛亂將士有不少就是入關支援唐軍平叛的安西和北庭的精銳部隊。
也是割讓伊西和北庭的決定,遭到了朝中將領和唐軍將士的強力反對,所以唐德宗被迫下令追回之前命令安西北庭將士內遷的詔書,反而在公元784年對郭昕和李元忠加官進爵,對西域戍邊將士大加封賞。
而且由於吐蕃人對於清水會盟獲得的條約並不滿意,希望進一步奪取唐朝在西部的殘餘領土,爲了進一步清除唐朝的名將名臣李晟與馬燧、渾瑊三人,於是吐蕃人以歸還靈州和夏州爲誘餌,邀請渾瑊等唐朝高官參加會盟,但是準備趁機綁架人質。在盟壇上,吐蕃人果然發兵,突襲唐朝官軍,再加上唐德宗在此之前,也讓唐官展示足夠的誠意,結果差點成功地導致渾瑊被捕。
吐蕃人劫持人質的行爲,堅定了唐德宗和回紇和好的決心,隨後出現的,就是唐朝和回紇和親+聯合南詔和大食等周邊勢力限制吐蕃的擴張。也是在這一時期,從印度取經回國的悟空法師車奉朝經過了尚在風暴眼中心的安西四鎮,和郭昕有了一面之緣。
2.悟空和尚和郭昕的一面之緣-安西唐軍在求法僧人筆下的最後記載
悟空法師車奉朝
在悟空的記載中,唐朝的羈縻體系依舊在有序運作,他一路上拜見了疏勒王裴冷冷、唐朝的鎮守使魯陽,在於闐拜見了國王尉遲曜和鎮守使鄭據,以及在龜茲王城,拜見了龜茲王白環和安西副大都護,西域唐軍的主心骨郭昕。
龜茲王城的城牆上,身披鎧甲、飽經風霜的守軍們打開城門,小心翼翼地檢查進城人員的通關文書,對可疑人士進行隔離。這些人是經過多次挑選,篩走精兵後挑剩的部隊,以老弱病殘之身對付士氣旺盛的吐蕃人。
白蘇畢梨領屯米狀 西域唐軍招募了本地的龜茲人入伍,因爲種種原因在《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中無法展現
當然,悟空也看到了,西域唐軍中多了很多高鼻凹目、紅髮綠眼的當地面孔,以及親唐的突厥人,還有漢人和印歐人土著的混血後裔,這是安西都護府面對兵力不足的困境行使的對策。
而這些人的戰友已經被派往東方參加混戰,或死或傷,倖存者被歸入其他建制的部隊;而留在中原的西域王族,則成爲了神策軍軍官,在中原落地生根,比如於闐國王尉遲勝就在帶兵進入內地平叛之後,將王位讓給了尉遲曜,然後帶着部屬在中原落地生根。
在西域本地君王的支持下,雖然安西、北庭與內地音書斷絕,但是當地的各種軍政、民事還有農業基礎設施都在運作。唐軍也通過積極種地、自鑄錢幣,維繫十分有限的區域貿易,以維持大軍的生存。而且從漢代開始,龜茲附近有豐富的銅礦和鐵礦,龜茲國本地有悠久的冶煉傳統,在漢代時這裡出產的貴重金屬,就可以滿足西域36國的消耗。
唐軍在這裡鑄造了一些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自主髮型的貨幣,以維持社會的運轉。後來,這些錢幣在庫車地區,還有回鶻道上的和林格爾古城等地大量出土。只是由於和中土聯繫不便,所以在內地換用新年號之後,安西和北庭還在遲滯的使用之前的舊年號。而且從大曆到建中,守軍制造的唐幣質量不斷下跌,暗示了守軍最後的經濟狀態在不斷惡化。
西域唐軍自行鑄造的建中錢
但是來自河西走廊的一波波難民團,會帶來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貿易量的大幅下降,守軍對本地綠洲農業加重的依賴,無疑增加了當地的土地負擔,悟空看到的,是一片片過載的莊園和田地,以及被拆分得很細的屯墾軍田,一旦斥候發現警報,所有人都要把牲口收入羊馬城,進城進行防禦。
在神經緊繃下的幾個月清閒時光裡,悟空法師走訪西域各地的重要寺廟和石窟,每到一個國家就停留數月,坐而論道、翻譯佛經,請龜茲和北庭的本地高僧,將取到的經文翻譯成漢文,等待局勢緩和後再上路。在兵荒馬亂中,彷彿只有佛窟中精美的壁畫,寺院的梵唱,和佛燈幽微的光芒,能夠略微撫慰亂世的人心。
龜茲的精美壁畫
龜茲的精美壁畫
隨後,悟空從南疆和北疆之間的要道焉耆國,越過"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的山地,並來到了楊襲古坐鎮的北庭都護府(吉木薩爾),看到了當時唐軍爲數不多的良種軍馬場。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不同毛色的軍馬一羣羣地聚集在一起,被馬伕精心照料,但是此地正被兵力短缺的問題困擾,城頭的垛口前,很明顯沒有足夠的戰士防禦。曾經是武將的車奉朝可以輕易地發現這裡的窘迫處境。
唐軍騎兵和戰馬
由於河西走廊的交通完全被吐蕃軍隊截斷,所以悟空攜帶聖物取道回紇汗國,由於當時回紇人大力扶持摩尼教,而且回紇國相在國內飛揚跋扈,政局動盪,所以在回紇汗廷,作爲少數派的悟空不敢多言。一行人沿着陰山進入鄂爾多斯一帶在飽經磨難之後,悟空終於在貞元六年回到了唐朝都城長安,結束了持續30多年的顛沛流離之旅,他帶回的經文,終於得到了唐朝政府的承認。
3.城破之日:安西都護府的最後歲月和唐人遺民的結局
不過,在公元789年的12月,楊襲古與回鶻人的聯軍被吐蕃人聯合葛邏祿的大軍擊敗,北庭迅速失守,雖然唐軍和回鶻人有心反撲,但是之後的戰鬥卻連續失敗,最後只有160多人的北庭殘軍因爲失去了戰略要地和重要性,立馬被剛剛戰敗的回鶻人翻臉殺害,北庭都護府最後的骨血就此零落在大漠胡塵中。而這一戰,也意味着塔里木盆地和回紇草原的聯繫徹底斷絕。
1964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9號墓出土的唐騎兵木俑
不久後,公元790年,安西四鎮之一的于闐王國淪陷,這意味着龜茲失去了南方的重要屏障,唐軍失去了半個塔里木盆地;雖然郭昕曾經聯繫回鶻汗國,唐軍殘部和回鶻在公元793-794年在北庭地區重創吐蕃,短暫的收復北庭附近,這一場勝利甚至被遠在南方的南詔得知,南詔人曾經告知唐朝,由於吐蕃人在北庭附近被被回鶻人擊敗,所以想向南詔徵兵繼續作戰。
與此同時,吐蕃和唐朝還在西州地區繼續拉鋸:公元793年,前伊西節度使留後使判官,被稱爲破落官的趙彥賓,無奈地在抄寫經文時,寫下了"去年(公元792年)西州淪陷"的字句,唐軍的控制區進一步被壓縮。不過數年之後,一個西州僧人義琳在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在西州寫下了自己聽完金剛般若經的記錄,說明這裡一度在回鶻人的協助下,回到了唐軍的控制下,只是這樣的掙扎並沒有持續太久。
回鶻人的支援並不持久
到了元和年間的公元808年:這一年,吐蕃和唐朝沒有任何通使記載,但是在此前後,唐蕃使者往來不斷;而且也是在這一年,回鶻九姓可汗碑沒有任何對於克敵的記載,但是吐蕃人卻在同時代的碑文中炫耀戰勝敵國的成績。
也是在元和年間,元稹和白居易都寫了名爲《縛戎人》的紀實文學,在元稹的筆下,龜茲王城在一次吐蕃人的冬季突襲中淪陷,“半夜城摧鵝雁鳴,妻啼子叫曾不歇。陰森神廟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這些唐軍中的老弱之人被刖足斷腳,壯者被迫易服剃髮,只能在每年正月初一穿上唐裝向東朝拜;其中有一個安西都護府的唐軍俘虜和張騫逃脫匈奴監視那樣,九死一生地逃到唐土,但是邊防騎兵根本不管他說漢語,而是將他當作吐蕃人和其他吐蕃俘虜送到長安,最後被押送到東南地區嚴加監視;
在白居易版本的《縛戎人》中,一個原籍是涼州的唐軍士兵在大曆年間被吐蕃人俘虜,家鄉被吐蕃人攻陷,他下定決心拋妻棄子,投奔唐朝,但是同樣和其他吐蕃戰俘一起被送到長安,破面穿耳,最後被流放到江南地區關押。
所以,在抵抗了很久之後,"漢兵處處格鬥死",龜茲城頭的唐軍旗幟最終落下,漸漸平息的刀兵聲,預示着時代的易主。而郭昕最終也在這一戰中戰歿。西域最頑強的唐軍就此全軍覆沒。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殘餘的漢人和西域本地人,突厥人,粟特人被分化爲不同的部落被吐蕃人統治,不同的部落要提供絲麻等物產,或者直接爲吐蕃人提供軍兵。當然,還有漢人一直堅持到了回鶻人西遷西域的時代,在五代和北宋使臣的筆下,這些漢人依舊是回鶻人統治下的重要臣民,有自己的頭目和領主,保持着漢姓。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