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對華貿易受挫 怎麼就沒小夥伴來幫忙?

(原標題:澳大利亞對華貿易受挫,怎麼就沒夥伴來幫忙?)

【編譯/觀察者齊倩】在大麥葡萄酒商品接連被拒之門外後,澳大利亞顯得有些慌不擇路。有人煽動民族主義“抵制中國貨”、有人“呼朋喚友”試圖聯合對抗中國,還有政客在此之際選擇相互甩鍋……

但隨着事態逐漸發展,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他們都是在做無用功。因爲,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處於不利地位:中國並不需要單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麥等糧食作物,相反,更需要中國市場的是澳大利亞。

12月1日,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亞太農業定價總監阿加皮(Andrei Agapi)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稱,中國在進口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上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澳大利亞的“夥伴國”美國。

香港南華早報》2日在文章分析稱,儘管澳大利亞一直幻想在中澳貿易爭端中得到“民主夥伴”國家的支持,但現實是,它只能靠自己。“在國際商業領域,民主和戰略上的朋友往往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

《南華早報》:澳大利亞只能靠自己

不是中國需要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需要中國

“嚴格來說,中國並不需要小麥和大麥……從澳大利亞進口。更需要中國市場的是澳大利亞。”

阿加皮12月1日在CNBC的“亞洲財經論壇”上援引標普全球的數據稱,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已然處於不利地位。中國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目前正從美國進口大量農產品,包括小麥、玉米和大豆;而澳大利亞正在努力開闢多元化銷售途徑,但進展並不樂觀。

阿加皮表示,隨着中國尋求補充庫存和儲備,中國“有可能購買更多”。他解釋說,中國“還有更多的供應商空間,這不僅僅只是美國”。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國,同時是澳大利亞大麥、煤炭、葡萄酒等重要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場。澳媒此前援引數據稱,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龍蝦食糖、煤炭、木材、羊毛、大麥和銅礦等商品,總價值約6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

標普全球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Andrei Agapi),視頻截圖

中國對澳大利亞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僅體現在中國購買力市場,還有強大的製造業水平。

澳大利亞新聞網(news.com.au)在12月1日刊發的文章中提到,在進口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亞在許多方面“非常依賴中國”。

2017至2018年度,澳大利亞從中國進口購買了價值713億澳元的商品,相當於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18%。其中包括了電信設備、傢俱、玩具等一系列在澳大利亞家庭中必不可缺的產品。

西澳大學斯洛普經濟學教授羅德·泰勒(Rod Tyers)近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澳展開“全面貿易戰”,那麼澳大利亞估計將損失6%的GDP;昆士蘭科技大學的零售專家加里·莫蒂默(Gary Mortimer)則稱,如果澳大利亞停止進口所有中國產品,將對該國的GDP產生“毀滅性影響”。

在貿易上,“民主夥伴”往往是競爭對手

在製造出口業遭遇重創之際,澳大利亞輿論就應對方法出現了兩種觀點:其一,向美國尋求保護,將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安全條約“從軍事領域轉移到經濟領域”;其二,組建“經濟聯盟”,與所謂“五眼聯盟”小夥伴共同對抗中國。

這兩種觀點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即澳大利亞的“民主夥伴”都是靠得住的。但香港《南華早報》在12月2日分析稱,在這場貿易爭端中,澳大利亞在世界經濟地位的現實已經暴露無遺,它只能是靠自己。

文章稱,在國際商業領域,民主和戰略上的朋友往往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

11月初,有澳媒爆料有成噸的澳大利亞活龍蝦滯留中國機場、面臨清關延遲問題,隨後澳大利亞龍蝦行業開始人心惶惶,決定暫時停止向中國出口龍蝦。

中國是澳大利亞龍蝦最大出口市場。澳政府數據顯示,在2018至2019年度,該國龍蝦出口額共計35.34億元人民幣,其中約94%銷往中國。澳大利亞生產商在中國龍蝦市場價佔有37%的份額。

就在此時,一直以來力挺澳大利亞的新西蘭並沒有選擇與之站在一起。《南華早報》稱,在澳大利亞龍蝦供應“被切斷”後,新西蘭沒有拒絕上海高級餐廳的供貨請求。

無獨有偶,面臨相同境遇的還有澳大利亞葡萄酒。11月27日,中國商務部認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儘管澳大利亞“小夥伴們”口口聲聲說要力挺,通過反華組織“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搞了一場“購買澳大利亞葡萄酒、聲援澳大利亞”的活動。但澳媒也坦承,這場“臨時促銷”活動只是“杯水車薪”。《南華早報》形容,澳大利亞葡萄酒被加徵關稅這個消息,對美國和新西蘭的的葡萄酒商來說猶如“天賜良機”。“他們迫不及待想要佔領青島、成都等中國城市超市內空虛的紅酒貨架。”

悉尼先驅晨報》援引數據稱,澳大利亞共向117個國家出口葡萄酒,但其中39%銷往中國。其第二大市場是美國和英國,分別佔澳葡萄酒出口總額的15%和14%。

大麥也是如此。路透社曾報道,中國正在全球尋找糧食作物的代替供應商,法國、烏克蘭、阿根廷及加拿大的糧農因此受益,與此同時,中澳貿易關係的變化在促使全球大麥貿易格局迅速重構

專門研究釀造原料的瑞士諮詢公司RMI Analytics的高管阿瑟(Brent Atthill)表示,市場存在流動性問題,當中國提出額外需求時,(大麥)價格就會被推高。然而路透社指出,世界各地的大麥價格均已強勁上漲,但澳大利亞今年的大麥價格卻下跌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