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 遭監院糾正 北市嗆上帝視角

監察院22日針對寶林茶室餐廳食物中毒案糾正臺北市政府,北市府發言人殷瑋表示,監察委員不該用上帝視角看整起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寶林茶室」餐廳去年3月爆發食物中毒事件,監察院22日糾正臺北市政府,批評專業警覺性不足,錯失採樣黃金期,導致至今仍未查獲病原菌來源。北市府發言人殷瑋回嗆監委不該用「上帝視角」看整起事件,強調當初若非北市衛生局對生物及環境跡證採樣,到現在恐怕仍無法找出邦克列酸。

監委王幼玲、張菊芳、田秋堇昨指出,北市衛生局定有「食品中毒事件通報、調查、採樣及送驗作業程序書」,但接獲食品中毒案件通報後,2次至寶林茶室現場稽查,於個案表示餐廳「炒粿條」有發苦、發酸異狀,且已有個案住院休克甚至死亡時,均未採樣餐廳食材及餐點,僅抽驗廚師手部檢體及菜刀、砧板等環境檢體,錯失採樣黃金期,核有疏失。

殷瑋表示,寶林案是臺灣首起邦克列酸造成食物中毒事件,正因是第1次,全臺灣還沒有醫院能通報、判斷出食物中毒,臨牀表現的症狀也都不像是一般所見的代謝性酸中毒症狀。

他說,當時連衛福部都說一般食物中毒有噁心、嘔吐及腸胃道症狀,很難發展到肝衰竭,真的與一般案例不同,監委應當本於食品安全專業及醫療實務做判斷,不料卻用「上帝視角」看事件,對當初辛苦醫治病人的醫生、具高度警覺性的醫院同仁,與所有爲了寶林案日夜付出的衛生局稽查員和第一線工作人員都極不公平。

衛生局表示,去年3月24日接獲新北市衛生局通報即前往餐廳稽查,並在同日傍晚5時完成查覈,並未延宕稽查。當天現場沒有剩餘食品檢體可供抽驗,食藥署也未規定要扣下業者所有食材,但稽查人員仍依標準作業流程採集手部及環境檢體,後續胡姓廚師手部檢體檢出邦克列酸,也成爲檢調起訴關鍵證據。

殷瑋強調,若非衛生局做生物及環境跡證採樣,恐怕現在仍無法把連結邦克列酸、寶林茶室和食物中毒的關係,任何政府機關都應該本於事實發揮功能,而不是自傷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