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案偵結起訴 大型餐飲業納稽查、提升業者自主管理

寶林茶室案偵結起訴 大型餐飲業納稽查、提升業者自主管理(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素食餐廳「寶林茶室」A13店去年3月爆發食物中毒,造成6名顧客吃下劇毒「邦克列酸」身亡、27人輕重傷,檢方21日偵結起訴實際負責人、店長、廚師、代班廚師及實習生共5人。北市衛生局表示,除了累計開罰業者406萬元,寶林事件案之後也將大型餐飲業者納入稽查,並提升業者自主管理能力,也增加停業條件達到危害管控。

檢方認爲,造成這次重大食品中毒事件,2大主因爲粿仔條拆封未低溫儲藏、以及同一手套抓取新拆封粿仔條。不僅粿條拆封後沒有冷藏保存,而是長時間貯存在溫暖、潮溼環境中,且代班廚師重複利用同一只塑膠袋充作手套,抓取不同時間拆封的粿條,甚至混裝不同時間拆封、已使用的粿條。

且遠東百貨A13在結束營業後會關閉空調,加上廚師下班後以水柱沖洗地面,環境悶熱潮溼致使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生長併產生邦克列酸毒素。而受邦克列酸毒素污染的粿條被用來製作餐點,最後造成多人身亡、送醫。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調查期間查獲寶林茶室未投保產品責任險處分300萬元、提供資料不實處分50萬元、查獲逾期食品處分48萬元、技術證照人員比率不符規定處8萬元等,已累計加重裁罰達406萬元罰鍰。

同時,在寶林茶室事件後,針對大型餐飲業會根據其風險等級進行稽查,除了民衆陳情的不定期稽查外,稽查頻率則從3個月1次至1年1次不等;另外也要求百貨樓管須提供餐飲櫃位業者相關教育訓練,包括業者自主管理的清單、進行食品業者登錄、並投保產品責任險等,相關規範均建議納入合約中,加強業者自主管理能力。

至於外界關心檢體檢驗時間能否從現行1至2周再縮短,林冠蓁坦言有困難,因爲微生物培養需要時間,如果沒有任何菌落,大約3天就能發出檢驗報告,但若有菌落,需逐步釐清是否爲食品中毒菌,最長需要2周。爲避免檢驗時間造成傷害擴大,寶林事件後便增加其他勒令疑似食品中毒業者的停業條件,包括疑似食品中毒人數達6人以上、死亡、收治加護病房、休克昏迷等,達到危害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