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肝膿瘍導致菌血症 疼痛覺察提早預防
肝臟無神經分佈,導致肝病容易被忽視。 (圖片來源/pexels)
肝臟是人體極爲重要的免疫防禦器官,其免疫細胞負責吞噬、攔截入侵的細菌和病毒,同時能夠產生免疫蛋白對抗外來病原體,但肝臟無神經分佈,故痛感不易察覺,因此提早預防與培養病識感是當務之急。
檯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指出,肝臟唯一的神經分佈在肝臟最外層的「被膜」,當肝臟發炎、長小腫瘤或部份化膿,通常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當免疫力受損,如罹患糖尿病或感染症影響,肝臟容易變脆弱,時常快速惡化產生連鎖反應,例如肝膿瘍的急性症狀時常一發不可收拾,根據臺灣本土統計資料顯示,肝膿瘍死亡率就約有8.2%。
肝膿瘍是一種感染症,通常發生於肝臟局部,導致局部組織壞死並形成膿包。初期症狀較不明顯,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寒顫、右上腹痛、倦怠和胃口不佳等症狀,然而這些徵兆常被忽視,以爲只是疲累或小感冒,但隨着細菌的增殖,肝膿瘍會不斷擴大,甚至可能演變爲菌血症,直到患者休克昏倒才發現病因。
肝膿瘍導致的菌血性休克極度危險,國立陽明大學於2014年由研究生林邑璁發表的論文「宿主因素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肝膿瘍: 抗生素使用以及第一型髓系細胞觸發受體的角色」指出,肝膿瘍是東亞地區盛行的疾病,由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可能併發眼內炎、骨髓炎、肌肉膿瘍等併發症;症狀包括右下胸疼痛、右上腹疼痛、腹部疼痛、排出白色的糞便、深色的尿液、發燒、打冷顫、夜間盜汗、噁心、嘔吐、體重減輕、體力衰弱、黃疸及右肩疼痛等病症。
治療主要使用抗生素和膿瘍引流,治療時間及方式視膿瘍大小、數量,以及年齡而有所不同,大多數病人透過以上治療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手術僅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進行。大多數肝膿瘍病人在治癒後不會反覆發作,除非患者同時罹患糖尿病,此時應特別關注血糖控制,持續追蹤,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至於本身家族擁有肝病遺傳史的患者,需要敏銳注意自身狀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防止肝病問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