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成績填志願! 招聯會建議「優勢科目、適性選擇」纔是新指標

▲招聯會建議考生,希望學生依照興趣、性向,而不是依照成績來選填志願。(圖/記者林敬旻攝)

文/大學招聯會公共事務經理徐菁穗

大學學測考試結束,考生也已在25日查看了大考中心公佈的成績,覈對結果。這段時間也開始思考心目中的理想志願與備審資料準備的方向

志願該怎麼填?雖然招聯會希望學生依照興趣、性向,而不是依照成績來選填志願,理解在6個志願前提下,擔心沒有過去經驗值心情。因此邀集學者專家研議後,大考中心首度提供 「學測各組合成績人數累積表」,可藉此瞭解自己在科目組合中的相對位置,學生在收到成績單時候可以看到30種成績組合的人數分佈,作爲申請校系的參考依據。

招聯會從甄選會公佈個人申請歷年統計的數據分析發現,近5年來一階通過篩選率從7成1提高到8成1,通過一階篩選後獲得分發的人數,也從7成成長到7成3。若計算錄取後卻沒有參與分發的人數,近5年的錄取率更高。

▲招聯會公佈近5年學測通過篩選總人數等數據。(圖/招聯會提供)

以107年度爲例,拿到學測成績後參加個人申請的學生有7萬7千多人,扣除了音樂美術體育術科範圍,以及離島、原住外加名額後,有62,266人通過篩選,其中有51,355人錄取,等於錄取率有百分之88.74。同樣基準計算,105年錄取率是9成2,106年則是8成9。

既然只要通過篩選後,有8成8到9成2的機會錄取,眼前要把握的是先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優勢科目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甄選入學簡章中,可以從校系分則中看到各校系訂出的篩選倍率,倍率越大代表通篩進去的人越多,所以決勝關鍵是低倍率的科目,成績要相對較好。

▲招聯會不鼓勵將分數極大化利用,也不鼓勵落點,而且所謂的落點準確與否也見仁見智。(圖/記者林敬旻攝)

至於心態部分,不是成績到哪裡就填哪個校系,重點是興趣、性向,從招聯會蒐集的數據也看到,繁星、個人申請、考試分發三個管道中,繁星、個人申請因爲志願選擇少,學生偏向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校系,入學之後的從學業成績、休退學率等數據呈現的都是比考試分發入學的學生表現較優。

招聯會不鼓勵將分數極大化利用,也不鼓勵落點,而且所謂的落點準確與否也見仁見智,年度填選填的人數多寡,再加上少子化,變化可能更大,一兩年來回差4、5級分,甚至更大的差距不勝枚舉。學生還是要仔細再多想想個人志趣、性向,衡量校系的選才條件、掌握自己比較優勢的科目,來選填志願,纔有更高的機會進入滿意的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