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浪漫不治癒的宮崎駿新片,推薦給所有家長

榮獲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的宮崎駿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正在熱映中。

對於中國觀衆們來說,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童心十足,代表着浪漫、治癒、奇幻。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一場大火中拉開帷幕,不僅基調不再輕盈愉悅,甚至晦澀的隱喻讓不少影迷直呼“看不懂”。

事實上,故事的主線情節並不複雜。

真人的母親在戰爭中葬身火海,父親與已故妻子的妹妹夏子組成新家庭,沉浸在喪母之痛中的少年難以接受“新生活”。

因爲一次意外,爲了尋找母親與繼母,他跟隨一隻會說話的蒼鷺進入了高塔中的“異世界”展開冒險,並在那個世界見到了與自己同齡的母親。

影片涉及不少歷史事件的隱喻,並且與宮崎駿本人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這難免讓家長心生疑問:如果我和孩子都不瞭解宮崎駿的生平和日本的歷史,適合看這部電影嗎?

答案是:依然值得一看。

拋開所有與歷史政治相關的隱喻,《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真子的冒險之路,自我和解之路更像一本完整的少年成長日記,裡面記錄着真實的人,真實的困境,真實的世界。

同時,我們生活的世界從來不是無菌樂園,在無數的選擇與誘惑面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要修習的課題。

*不同年齡,不同境遇的觀衆對於電影,以及情節中的隱喻會有不同的感悟,團長今天僅僅是給家長們提供一個可能的解讀視角,來觀看這部宮崎駿的“謝幕之作”。(以下內容有劇透)

真人或許是宮崎駿筆下最不討喜的男主角。

與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熱血又質樸的少年相比,他心思複雜,有點彆扭,渴望關注,但也最像一個真實的普通小孩。

在母親離世後,真人跟隨父親與懷有身孕的繼母夏子離開東京回到鄉下老宅生活。他無法釋懷親生母親的死,但沒有人可以和他聊聊,只能夜晚獨自一人時哭溼了枕頭。

他也沒有完全接受這個新的“母親”,別人問夏子是誰時,他不稱其爲姨媽或母親,而是:“父親喜愛的女人”。

作爲轉校生,真人在學校也並不受待見。某天放學後,他拿起石塊將自己的頭砸破,血淋淋的回到家中,試圖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家人的關心。

父親以爲真人被同學欺負而勃然大怒時,真人卻一言不發。

面對那隻會說話的蒼鷺,真人不似常見動漫中主角那般友善,他流露出了自己極具攻擊性的一面——用蒼鷺的羽毛製作弓箭,並一箭射穿了它的喙。

這些不夠討喜的性格刻畫,恰恰是他身上最接近普通小孩的。

如果我們不以“動漫主角”的標準來看待真人,便會發現他身上體現出來的複雜與彆扭是如此的真實。

在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的年紀,他們面對新的家庭人員,就是會有牴觸情緒,並用極其幼稚地方式吸引家人的關注;面對全新的生活環境,一定是新鮮的同時伴隨不安,面對不友善的同學,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逃避。

但我們並不會以此爲依據,判定這個小孩是不好的。

真人即便不接受繼母,但他毅然去“異世界”尋找她,甚至在危險時刻也不願意丟下夏子獨自回到真實世界,並在危難之中喊出了那句:“夏子媽媽”。

真人幫蒼鷺修復傷口後一起上路,一路上他倆各有心思,但也實打實地幫助彼此。

在異世界中,他承認了額頭上的傷口是自己所爲,坦誠了自己的“邪惡”,並拒絕接管美麗新世界一般的“異世界”。

於沒有主角光環的普通人而言,“完美人格”是一種想象,善良與勇氣從來不是天生的品質,而是在一次次選擇後不斷修煉出來的。

真實的不僅僅是人,高塔內的“異世界”也像極了真實世界的“增強版”。

這裡由真人的叔祖父,藉助一顆來自異星的隕石的魔法搭建而成。是他內心的烏托邦,一個完美的虛幻世界。

虛幻世界乍一看是挺完美的。

進入異世界後,真人跟隨桐子等待着小精靈們升空轉世,畫面平靜又美好。

但就在這時,一羣鵜鶘出現,他們殘忍吃掉空中的小精靈。爲了趕走鵜鶘,少女向天空發出火焰,鵜鶘和小精靈齊齊燃燒並掉落。

深夜,真人在屋外看見一隻奄奄一息的鵜鶘,這才知道,鵜鶘被放入異世界卻沒有其他生存資源,爲了生存和繁衍,只能以此謀生。

這也讓銀幕前的人開始思考,世界如果不是非黑即白,我們該如何去衡量它呢?

踏入異世界的真人慢慢發現,這裡不僅僅有花有樹有媽媽,還有鵜鶘、鸚鵡和地底住民之間的掠奪與殺戮,有許多崇尚武力的角色,以及由“創始者”制定的種種規則。

——這一切都和自己生活的世界並無二致。

因此,當叔祖父想要讓少年做異世界的完美繼承人時,少年拒絕了。即便留在這裡,就能和這個世界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他指着額頭上自己砸出的傷口,說自己並非完美良善之人,也有過欺騙與邪惡。又指着叔祖父手中的搭建世界的積木說,那也是邪惡的。

在“異世界”坍塌之際,真人帶着繼母、桐子、蒼鷺衝向真實世界的入口,並邀請母親和他一起回去。但母親拒絕了,告訴兒子自己並不畏懼死於火焰的命運。

這一次,真人坦然接受了自己與母親的分別。

換作是你,你會選擇和日日思念的母親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嗎?

還是會像真人一樣,勇敢戳破烏托邦的虛假,回到千瘡百孔真實世界?

相信看到這一幕的家長,一定更能理解羅曼·羅蘭式的那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生活不是天真燦爛的無菌樂園,但即便它滿藏危機與不安,我們也要堅定地活得真實,擁抱真實,勇敢並往前走去。

在以上的“安利”中,團長特意沒有過多地提及宮崎駿本人的成長經歷,以及影片中的諸多晦澀歷史、政治的隱喻。

剃了鬍子的宮崎駿

但戰爭的確是貫穿影片的主要元素,也影響了宮崎駿一生。

宮崎駿出生、成長1941年戰爭爆發時,他和真人一樣,在戰爭中同樣舉家疏散,宮崎駿的母親在他幼年時患上脊柱結核,長年臥病在牀,飽受病痛折磨。

提到這一點,是因爲帶入戰爭的背景,我們能更確切的理解彼時真實世界的殘酷以及人們對於“新世界”的渴望;也能明白《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的不輕盈、不愉悅、不治癒。

但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宮崎駿過去自己的一次對話,影片的表達也不獨屬於戰爭年代。

如今的世界變化日新月異,孩子和家長面對的是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選擇,這些選擇或大或小,但無一例外都會影響着我們將來成爲怎樣的人,活出怎樣的人生。

2013 年,在《起風了》後的退休新聞發佈會上,宮崎駿說過這樣一句話:“基本上,我們的工作就是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值得活下去。”

《起風了》

這或許就是這位老人在回望過去時,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我們不能確定將來的世界是否善惡失控,也無法預料將來會面對怎樣的風暴或挑戰。但我們要好好地活下去,要做好當下的選擇,用一次次地選擇不斷清晰“想要活出的人生”。

這是孩子們最需要培養的勇氣,也是他們面對未來風雲的底氣。

文丨嘻排版丨阿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