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摘不掉的公設財團法人魔戒

文/江上雲

這陣子,爲了中華文化總會的選任問題藍綠又槓上了。這個當年由官方主導的社團法人,如今被會長劉兆玄指稱是民間團體,要官方的手不要伸進去幹預;而礙於規定,如果現任執委監委不願審查新會員資格,新政府還真難拿回文化總會。而這,也正是十幾二十年來紛擾不斷的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公產私產」問題的翻版。

長年以來,公設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扮演政府「外圍」組織,享有用人不受公務人員法規捆綁的便利彈性,不僅成爲政府施政的白手套,同時也淪爲安插人事政治洪道。這些問題乃至衍生的諸多弊端監察院不止一次提出糾正,每年立法院預算中心的預算評估報告,也都經常提出批判,但也難以解決。 糖協中技社脫離控制 龐大資產落入退休高官手中 公設財團法人脫離政府控制、由公產變私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張有惠一任十七年的糖協董事長之位。糖協原由國營事業臺糖設立,卻在2000年3月大選、陳水扁當選後,張有惠主導董監事會議修改章程,臺糖派任董監事的規定,改由「自行聘任」,開啓了糖協轉入私有之路,連帶地,糖協的80億元資產也落入私人手中。

中技社也是另一個例子。長年由前副總統蕭萬長人馬盤據的中技社,同樣也是修改選舉辦法,讓官方無法插手常董、董事長的選任,如今,名義上由經濟部監督設立的中技社,早已脫離經濟部的控制,要怎麼拿回來?10多年來始終無解。

11月10日,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唐德明洪孟楷等人召開記者會指控「蔡政府黑機關黑貓財集變」,批判蔡英文政府520上臺後成立了13個「黑機關」,僱用人數達3百人、相關經費逾7千萬元。

民進黨政府則反駁,這些多屬任務編組,像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等,根本連機關都稱不上。 其實,新政府成立這麼多組織,或有「疊牀架屋」之嫌,但在政府公務預算體制下,如何達成政治酬庸目的?具長期執政經驗的國民黨,纔是真正熟悉箇中竅門高手。而「公設NGO」就是最常運用的門道,亦即由政府、公營事業捐助成立的公設財團法人、社團法人,作爲政治上安插人事的疏洪管道…(本文截自財訊516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

政治獻金藏身基金會 陽光法案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