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談美聯儲加息:“藥很有效,但不能當飯吃”

受訪者曹遠征系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文標題爲《曹遠征談美聯儲加息:“藥很有效但不能當飯吃”中國可能反其道行之》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當地時間週三公佈最新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25%-0.50%區間,符合市場預期,爲2018年12月以來首次加息。同時公佈的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年內還會進行六次同等幅度的加息。

美聯儲加息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遠征對新浪財經表示,目前市場上來看,俄烏衝突的影響要大於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聯儲的收緊政策也是爲今後放鬆創造條件,讓政策工具更有效。

美聯儲加息背後的邏輯

曹遠征認爲,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影響,現在還很難說,因爲形勢和以前不一樣了。

他表示,“通常正常狀態下,美聯儲加息,資金會往美國方向移動,可能會對發展中經濟體帶來一些影響,特別是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問題,而人民幣也會相對於美元趨向於貶值,這是正常狀況。由於中國經濟恢復的比較好,比較穩定,市場一般預期資金會往中國來,人民幣也會比較穩定,會看好中國股市,香港市場也會有較好表現。”

但由於俄烏衝突這一突發事件的影響,曹遠征認爲,地緣政治風險在加大,資金並不像預期那樣流動。“加息前資金就已經在離開市場,已經連續好幾天,引起香港股市大跌。加息可能會在某種意義上惡化這個局面。”

“由於美聯儲加息及俄烏衝突,全球資金流向變得不確定,會引起很大風險。”他表示,目前市場上來看,俄烏衝突所帶來的影響要大於美聯儲加息所帶來的影響。

曹遠征表示,美聯儲加息主要目的是要對付通脹,“美國的通脹漲速很快,在2月份已經是7.9了,大概是1982年以來最高的,他們擔心40年以後重新進入滯漲。”

“一方面經濟表現不是很好,一方面是通脹週期。去年四季度全球市場在討論這件事情。當時美聯儲表現比較猶豫,表現猶豫是可以理解的,因爲這次通脹的原因在於成本推動,尤其跟疫情相關。疫情情況下,全球物流不暢,生產秩序不穩定,導致了價格的無規則上漲,也推高了通脹,當然另一方面也和需求拉上、貨幣增發等等有關,是多種因素共同形成的局面。”他認爲,這樣情況下,即使抽緊銀根、加息,也並不一定能遏制成本推進式的通脹,反而可能使疫情緩解經濟恢復的成本推動因素消失。

“美聯儲在猶豫,一直在說可能隨着今年疫情緩解,物價就會下來,也不必採取過分緊的貨幣政策,就是靠逐漸減少中債規模來控制貨幣供應量,而不是降息這樣烈性的辦法,用比較軟性的辦法來做。”曹遠征說。

“從去年10月開始,每月減少150億美元,今年通脹厲害,又翻了一番,按計劃減掉1200億美元,到3月份就減完了,唯一的就是加息了,所以市場都預計到了這次會加息。”他認爲,“3月份以後如果通脹嚴重,不管加息會對通脹有多大影響,都在加息。”

但這次加息也有些不一樣。

曹遠征認爲,“第一,過去認爲加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加的幅度比較高,加50個基點,但昨天只加了25個基點。第二,過去認爲儘管加息對通脹會有所緩解,但如果通脹是成本推動,它的作用比較有限。現在看來也是這樣,因爲這次通脹很重要原因不在於需求過旺,而是成本推進過高,其中俄烏因素影響很大。”

他表示,過去預計美聯儲加息週期爲期2年,大概加息8次,加息水平會達到正利率1.8左右。“現在已經宣佈今年可能加息會有6次,實際上由於地緣政治和疫情影響下,物價上漲壓力比較高,要求頻次在提高,但是擔心現在經濟在下行,加息的速度又不是很大。”

曹遠征表示,今後通脹走勢怎麼樣更多取決於成本方面的變化,以及疫情、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的發展狀況。“如果這些狀況能得到平緩,物價上漲壓力就會減少,加息的步伐也會減緩。”

中國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美聯儲加息,其他國家如果和美聯儲政策掛鉤比較緊,也很可能加息,很多國家也確實是這樣安排的,中國會怎麼樣呢?

曹遠征認爲,中國很可能是反過來的,因爲“對中國來說,現在實際上是跟美聯儲政策的聯繫程度在變弱。”

他解釋,中國物價上漲壓力主要是PPI的上漲,PPI上漲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來自所謂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鬆,而是來自於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導致的石油價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但中國物價上漲以後,難以向下遊傳導,PPI儘管可能有上漲壓力,但CPI一直還維持在低位傳導,企業的盈利狀況變差,這跟其他不一樣。”曹遠征認爲,“政府的貨幣政策反而是人家緊的時候你肯定要放鬆,要維持企業正常主體,這就很可能跟其他國家的政策不一樣了。”

“反過來的原因就在於物價上漲是有成本推動的,並不完全是美聯儲政策導致的,也意味中國跟美聯儲之間政策的聯繫掛鉤程度在減弱。”他指出,“美聯儲的政策變化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相對來說是在變弱,中國貨幣政策是獨立的。”

曹遠征表示,即使美國貨幣政策變緊,通脹水平也未必會有較大幅度下降。“成本推動壓力實質存在,這個存在在各國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在美國表現爲物價上漲,在中國可能就表現爲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所以要求採取的政策也不完全一樣。”

對於出口和匯率方面,曹遠征認爲,即使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匯率也不會有大的變化,“市場更多受像俄烏衝突這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是需求因素的影響,似乎也不會有重大的實質性變化。”

他判斷,總的來看,今年的出口肯定是繼續下行的。“因爲第一是去年基數比較高,第二是整個全球市場恢復,各國在放開,供應能力會提高,對中國產品的替代會形成,這都是預期之中的。”

“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必有特別的安排。”曹遠征表示,其實美聯儲加息在預期之內,該做的安排都有。“現在唯一要對付的因素是像俄烏衝突這種帶來新問題怎麼辦?比如制裁等等。”

他表示,“相對這個來說,加息的事反而是小事,是正常狀態。”

加息爲什麼“小步快跑”?

公佈的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年內還會進行六次同等幅度的加息。這樣小步快跑的模式,原因是什麼?

曹遠征表示,“按原來的分析,美聯儲加息大概會爲期兩年,達到利率1.8,如果每次加25個基點,要七八次,大概每年4次。現在由於俄烏衝突,物價上漲速度加快,今年就需要要麼加息幅度大,要麼加息頻次高。現在看來,經濟會有下行壓力,因此不能一次加息幅度過高,所以頭一次加息25個基點,就意味着可能在頻次上做文章。”

“6次加息,意味着大概在今年差不多一個多月就再來一次加息。”他認爲,這樣操作也有一些好處。“首先是增加了靈活程度,因爲加息並不是平均分配的,沒準一個月加兩次,會根據具體情況調節。這就改變了預期。”

他還談到,這樣也有助於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因爲人們都知道今年加息會持續進行,都會有一些安排,所以要靠這樣隨機的改變來調節預期。”

曹遠征表示,用這樣的方式維持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就是反預期操作。“貨幣政策有效性就是反預期操作。你預期這樣,我一定不應該這樣。你認爲應該加息,反而不加息,預期不加息,卻加息,這叫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縮表的潛臺詞是什麼?

與加息相伴而來的還有縮表。美聯儲預計將在接下來的貨幣政策會議上開始減持美國國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並開啓縮減資產負債表進程。

縮表的潛臺詞和影響是什麼?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遠征認爲,一方面是收緊,但另一方面也是爲今後的放鬆創造條件,“是通過縮表來恢復彈性”,也是爲了讓政策工具更有效。

他介紹,自從2008年危機後,美國的貨幣政策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疫情期間,採取了“第三種貨幣政策”。

曹遠征解釋,“第一種貨幣政策,就是通過利息高低,加息或減息來影響貨幣供應。但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利率變成0了,這個政策就不靈了,於是就開始靠資產負債表的擴大收縮來影響貨幣政策。這次疫情期間,這個政策也不靈了,是靠開動印刷機印鈔票買國債來影響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穿一條褲子,這種稱之爲第三種貨幣政策,就是MMT(現代貨幣理論)。”

他表示,如果要正常化,有通貨膨脹出現的操作,要從第三種政策向第一種政策方向過渡。“現在已經開始加息了,就是第一種貨幣政策開始變得有效一點,因爲它降不了息了,第二種貨幣政策也應該變得有效一點,就是如果表不能擴,可以縮,如果利息不能降,可以升。”

“這就是由第三種貨幣政策向第二種貨幣政策、第一種貨幣政策退,什麼時候利率升到比如說1.8的位置,表縮到比較正常位置,也就意味着第一種貨幣政策、第二種貨幣政策開始有效,也就是說可以用表的擴張和伸縮,也可以用利率的升和降,來影響貨幣政策了,這就是徹底退出第三種貨幣政策。”曹遠征認爲,現在美國的利率和資產負債表都沒有彈性了,“因爲過去利率一味下降,降到0了,表一味擴,已經擴得如此之大了。現在採取政策恰恰有機會,往回收,讓表恢復彈性,讓利率恢復彈性。”

“所以5月份縮表是可以預期的,也意味着貨幣政策是變緊了,但不完全是貨幣政策變緊,是恢復貨幣政策有效性。”他強調,只有表收縮了,纔有下次擴表的可能,把利息加上去以後,纔有下次降息的可能。

曹遠征認爲,過去很多政策都一味擴張,把第一種貨幣政策使用光了,把第二種貨幣政策也使用到頭了,然後就變成第三種貨幣政策,這是不得已的。“現在美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綁在一起,只能共進退,一塊擴張一塊收縮,這就變成烈性藥了,只有慢慢解開,讓貨幣政策跟財政政策分離,各司其職,這纔是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

他表示,縮表和加息都是爲這種分離做準備,“否則所有工具都用到頭了,將來根本沒有任何儲備,沒有任何政策手段。”

“藥很有效,但不能把藥當飯吃。”曹遠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