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政策支持經濟復甦 陸債吸睛

我們看到市場正在爲債券重新定價,亞洲地區大部分市場的債券價格向上,主因是增長前景的憂慮已經蓋過了財政上的隱憂,市場開始憧憬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政策有望出籠,令投資者轉向較高風險資產。

市場仍在努力揣摩疫情與經濟的關係,考量疫情防控對經濟重啓的影響,並在觀望新冠疫情長遠是否會轉變成流行病,致命率降低,並且與我們的生活共存,這種觀望情緒或會限制長期利息向上的空間。此外,財政支持有可能會壓低短期利息,爲殖利率曲線維持陡峭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在8月份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2020年1月份以來首次全面降準,反映中國政府在經濟增長放緩之際,以及個別信貸市場受壓下,有決心出手支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降準的出手也明顯是意識到下半年經濟有遜預期的風險,並將採取措施防止經濟顯著減速。

在岸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市場現在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美元計價的中國離岸債券市場也佔亞洲固定收益市場逾半。隨着中國政府債逐步納入國際指數,以及外國投資人的需求持續增加,都能支撐中國債券市場,更何況中國債券市場比多數新興市場更爲成熟。

此外,中國公司債提供相當吸引人的殖利率,相較於其他信貸市場有較大利差卻有較低的存續期風險;至於投資級債過去五年也提供相當穩定的表現。因此,在利率來到歷史新低的現在,這種額外收益與利差可能對投資人更有價值。

中國債市另一個特色是與其他資產類別相關性低,因而能帶來資產分散的好處。中國的經濟與貨幣政策週期不會與世界其他地區完全同步,而是受到中國國內情況的影響,可能導致中國債券市場與其他市場的相關性低。由於被納入全球主要指數、利率差異,以及與世界其他債券市場的相關性偏低,外國投資者正不斷增加中國債券的持有部位。

根據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佈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境外機構已連續32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顯見境外投資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熱情有增無減。中國金融體系整體較爲健康,估值泡沫相對於海外市場而言較小,人民幣債券受境外投資機構青睞絕非偶然。

2020年以來,外資購買中國境內債券約佔全外債增幅的一半,這主要是因爲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資產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得到國際資本普遍認可,「增配中國」是外資的共同策略之一。相比於部分經濟體零利率或負利率的債市收益率水平,中國債市利差相對可觀,投資收益的比較優勢明顯。

由於「共同富裕」政策剛剛推出,市場仍然等待官方給予更多解釋和指引,短期內可能會對企業估價造成隱憂。雖然如此,新政策將帶來更多公共開支,爲技能、教育和收入水平較低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預期可以促進及擴大消費經濟。

另外一個值得投資人注意的領域是綠色債券,因爲它符合中國的永續發展目標。我們預期中國境內和離岸兩部分都會有更多的綠色債券發行,尤其相關的標準已經提高到更接近國際水準,例如綠色煤炭計劃在中國已經不再被視爲綠色債券。未來會有更多來自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領域的公司,以及新經濟與科技公司發行綠色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