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線”資金入市新政落地 2025年權益市場機會大於風險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體的舉措,進一步加大力度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1月23日A股早盤大幅拉昇。雖然衝高回落,但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仍站穩3230點,漲幅0.51%;總成交額1.37萬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新增2217億元。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1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經過認真研究論證,明確了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對公募基金,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對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也意味着將每年至少爲A股新增幾千億元的長期資金。
吳清還強調,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隨着長期資金入市政策的落地,A股或將迎來新一輪行情。某證券機構市場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配置策略角度看,3—4月份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時間節點。“一方面,3月份兩會召開將會有更清晰的政策預期;另一方面,4月份年報預披露期,將會讓市場對行業修復的彈性有更加清晰的判斷。”
權益市場機會大於風險
隨着國內消費需求提升和經濟基本面的逐步復甦,國內資本市場也進入發展的機遇期。
博士基金首席資產配置官、博士基金投委會主任委員王建斌在博時基金2025年一季度投資策略會上表示,展望未來,新國9條、“1+N”資本市場政策陸續出臺落實,整體上市公司的質量將進一步提升,長線耐心資本的佔比越來越高,影響力持續提升。
總體來看,王建斌表示,伴隨着上市公司盈利修復,市場信心的逐步回升,權益市場總體機會大於風險。“在2025年結構上的機會,更可能圍繞着推動經濟企穩回升,推動經濟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方向。”
全球資產定價波動加劇
與此同時,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波動加劇。
多位市場研究人士分析認爲,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就職以來,關稅政策弱於前期市場博弈預期,美元指數先漲後跌,全球風險偏好整體升溫;不過美元短期可能會維持較強趨勢,但是長期可能會進入新一輪的貶值週期,這將影響全球資產定價。
截至1月22日,美元指數收盤價107.96,創下1月以來的新低。
不過,市場對特朗普加徵關稅的風險並未解除。市場普遍預期,未來3個月,特朗普政府可能陸續發佈更多政策,涵蓋住房供給、政府開支、監管政策、預算支出、減稅等領域。
特朗普也已明確表示,將對加拿大加徵25%關稅,且正在討論於2月1日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明確,儘管特朗普就職演講未提及加徵關稅,但特朗普此前反覆強調的政策主張表明加徵關稅政策落地概率較高,長期來看“特朗普交易”可能仍是海外宏觀環境的重要主線。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