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忱家國情 京港‘架橋人’”——訪首位榮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的港青王柏榮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記者石龍樊攀)“這是對在京香港青年的一種肯定,也是鼓舞和激勵。我們會繼續做好京港青年的‘架橋人’,讓更多港青融入這裡,我們的發展未來一定可期。”首位榮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的香港青年王柏榮談及獲獎感受時說

第34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4日揭曉,王柏榮成爲30位獲此殊榮的優秀青年之一。

1989年出生的王柏榮是位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來自普通市民家庭。他畢業香港大學教育學專業,卻不願走尋常路徑。“我不希望一畢業就安定下來,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4年,王柏榮決定來北京闖蕩發展。他先後就職於民間商會互聯網公司。“平臺更高、更大、更有活力,讓我有了留在香港感受不到的體會。”王柏榮說,在京工作期間他見證了內地的快速發展,體會到滿滿的新鮮感、成就感。

這些年,王柏榮積極參與在京港人羣體活動。他加入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並推動該協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中央各部委及北京市各單位的支持下,他策劃籌辦超過50次大型活動,爲近萬人次的京港青年交流搭建了穩固的橋樑助力京港青年的高質高效交流。他因此成爲許多新來京青眼中的“架橋人”和“知心人”。

絕知此事要躬行。經親身體驗,王柏榮對內地有了更深入瞭解。他常建議來內地發展的香港青年:“不要怕一時的困難,不要把自己當過客,要接地氣,多瞭解國情,主動理解內地的語言文化和思維方式,積極參與競爭,才能融入內地。”

2016年,王柏榮選擇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繼續深造。2018年在北大的推薦和北京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他來到廣西防城港市掛職鍛鍊。他還主動請纓到對口幫扶貧困村參加扶貧工作。瞭解到村小學教育設施缺口較大情況後,王柏榮積極聯絡在京港青捐贈計算機學習用品,還結合專業優勢和自身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掛職所在地人士評價,王柏榮吃苦耐勞,勇於擔當,沒有把扶貧工作當走過場,而是仔細研究、深入調查,切切實實地做好扶貧工作。

“廣西不同於發達地區,有很多需要悶頭苦幹事業。通過掛職,我更加了解內地,豐富了經歷,開闊了視野,更加堅定了融入國家發展的信心。之前我更多聯絡的是京港兩地青年,掛職後則是京港桂三地青年間的交流與互動。”王柏榮說。

赤忱的家國情、南來的香江雁、京港的‘架橋人’。”隨着內地發展生涯愈加深入,王柏榮更加堅定對自身的定位,並積極參與內地公益事業,爲國家建設做力所能及之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王柏榮和許多在京港青一起多方籌措物資,克服困難採購了一批N95口罩,捐輸防疫一線。當時,正在京休假的王柏榮自發投身抗疫中,參與防疫物資訂貨、提貨等工作。“在抗疫攻堅時刻港澳同胞與內地同胞一條心。我們奔走呼告只是希望能團結、發動更多的港青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他說。

去年,王柏榮從北京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擔任校港澳臺辦公室學生事務室項目主管,服務港澳臺學生,繼續扮演橋樑角色

“越受肯定,意味着責任越大。我會更加努力,讓更多香港青年走進內地、懷抱祖國。我會繼續做那個‘架橋人’,爲培養出更多擁護‘一國兩制’、愛國愛港新力量而努力。”王柏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