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低升糖的食物就沒問題嗎?

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 列舉醫師20多年維持體重其中的6個實用心法

‧ 檢視吃背後的心理需求:安全感認同感、責任感、自主感

‧ 每天站上體重機量體重:避免體重超過你設定無法忍受的數字

‧ 讓自己願意開始行動:透過6個問題,找到自己減重真正目的

‧ 不節食只調飲食時間:根據身體規律,學習醫師的「2514」飲食法

‧ 欺騙大腦設定新模式:透過2選1法則,也可以正常吃,不捱餓

‧ 打造不再復胖的環境:設定「獎賞」讓新模式成爲好習慣,自然享瘦

◇◇◇ 本書含3篇自我檢視問卷、4項性格測驗、專業減重建議 ◇◇◇

◇◇◇ 24張療愈插畫,給在這條減重路上努力的你溫柔打氣 ◇◇◇

★ 給

✓ 實行各種方式後效果仍不明顯的你

✓ 減重後卻快速復胖的你

✓ 被家人、朋友不停要求減重的你

✓ 滑開社交軟體開始自我懷疑不夠瘦的你

✓ 不停追求瘦還要更瘦的你

期許我們不再爲了夏天或某個人減肥,人生短暫,停止追求他人的認同,找回完整的自己,重新爲自己而活,你依然可以幸福的瘦下來唷!

【精彩書摘

肚子餓忍不住時怎麼辦?」小芙看起來有點擔心。

其實,在漫長的人類演化史中,一餐沒吃真的不會怎麼樣,相信許多人都有經驗,餓的症狀出現之後沒多久,就不會繼續餓了。如果身體機能沒有異常,真的不會單純因爲一餐就昏過去。如果真的忍不住,只要記住選擇完全沒有碳水化合物的東西吃,就不會額外增加胰島細胞的工作量

燕麥奶可以嗎?上面寫無添加糖。」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大家看到包裝上斗大的字寫着無添加糖,就以爲是無糖。事實上,奶類不用額外加糖本身就含糖。就像水果不用加糖本身就有果糖,不管水果甜不甜,一個拳頭大的水果約莫就有15公克左右的糖,番茄芭樂也是一樣的。當你點了一杯拿鐵,告訴店員不必加糖,但實際上牛奶裡面是有糖的。

「什麼?拿鐵也不能喝嗎?」她看起來很驚訝。

「怎麼那麼多東西不能吃啊?」

「不是不能吃,而是如果吃的話,胰島素就得加班,所以需要選擇。食物份量不等於熱量,不等於含糖量,選份量夠,熱量低,含糖量少的東西就可以。」

「我有聽過低升糖食物,所以只要吃低升糖食物就可以,對嗎?」小芙問

「可以說是,但也不完全是喔!」我笑着說。

關於低升糖食物的誤區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是1981年營養學者大衛.詹金斯(David Jenkins)博士所提出的,是以食用100公克葡萄糖後2小時內的血糖增加值基準(GI值=100),吃某食物血糖增加值與基準比較得到的數值即爲此食物的升糖指數。一般來說,70以上爲高升糖,而55以下便是低升糖食物。

但同一種食物的升糖指數並非絕對,它會受到食物烹調的方法而改變,簡單來說,越快可以在小腸分解而轉化成血中葡萄糖的食物,就是所謂的高升糖。例如,未熟的香蕉升糖指數只有43,但熟透時升糖指數攀升至74。磨碎的五穀類,其升糖指數也比完整的榖粒爲高,而且磨得越碎,升糖指數越高。不只烹調方法會影響,當跟低升糖食物,例如蔬菜、油脂、蛋白質等同時一起進食的時候,也會改變食物在體內升糖的速度。

臨牀上如果遇到糖尿病病人發生低血糖,或是運動員在大量運動後需要快速補充肝糖,就會建議吃高升糖的食物。但平常我們會建議儘量攝取低升糖的食物來減少血糖的波動,對減重的朋友來說,低升糖食物也比較不容易引起飢餓感。 但升糖指數並沒有考慮糖的份量,另一個參數是升糖負荷(Glucose Load, GL),是將食物的升糖指數乘以食物中的含糖量。不過這些指數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容易應用,所以只要瞭解原則和觀念就好。

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認爲自己吃的是低升糖食物,所以就可以毫無限制,其實這是很大的迷思,因爲減重還是需要考慮整體熱量。比方說,雖然堅果屬於低升糖食物,但熱量相對很高,每公克油脂有9大卡的熱量,吃多了還是會胖的。 很多時候,我們斤斤計較着熱量、體重和各種指數,卻忘了限制帶來更多的不滿足,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覺得最餓?是不是特別忙碌的一天之後呢?如果總是都覺得餓,甚至越吃越餓,會不會很奇怪呢?

餓,是腸胃的貪圖,還是慾望的不滿足?

(本文摘自《幸福瘦》/天下生活出版)

【作者簡介】

文雅

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專科醫師,國立體育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臺北榮總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新店耕莘醫院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體適能中心主任、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講師、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臺灣分會、AFAA-TW重量訓練指導員。專長爲糖尿病衛教、內分泌疾病、健康體適能

39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腦炎開啓了她的中年斜槓人生,不再埋首於學術論文開桌遊店,讀體育研究所,考健身教練,平常喜歡在臉書上寫文章,一開始只是爲了幫桌遊店宣傳,後來越寫越多,談運動、談糖尿病衛教、談溝通、談親子、談情緒、談生活中的各種體悟,喜歡哲學思考也熱衷研究認知行爲。

小的時候曾經爲體型而自卑,加入排球校隊後成爲運動健將球場上領悟到的哲理,一直影響着她的人生觀。身爲新陳代謝科醫師,她樂於幫助病人建立健康行爲,長達20年的行醫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有效的衛教並不是說教,而是透過理解和對話,從心開始改變,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人人感覺幸福。

《幸福瘦》/天下生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