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宇宙人-一起到面對脆弱的現場吃蛋糕
「小姐畫漫畫」創辦人之一史翠珊(右圖)及獲得英國醫療協會醫療書獎的《比利、我和你》。(鄭衍偉攝)
「小姐畫漫畫」創辦人之一史翠珊(右圖)及獲得英國醫療協會醫療書獎的《比利、我和你》。(鄭衍偉攝)
「小姐畫漫畫」創辦人之一史翠珊(右圖)及獲得英國醫療協會醫療書獎的《比利、我和你》。(鄭衍偉攝)
「小姐畫漫畫」每月活動現場。(鄭衍偉攝)
齊集羣體力量、關注議題焦點的發表,已經變成一種新的出版工具,除了散佈資訊之外,它同時結合社羣經營、人際交流,並催生新的行動。程式設計界的黑客鬆,或者TED以短講的方式整合資訊教育平臺,都是代表性的例子。如今,這類活動也正在漫畫/視覺文學界發生,跳脫單純出版,以視覺敘事爲基礎推動社會介入,在國外已漸漸成爲一種行動模式。
小姐畫漫畫,提供社交互動
英國的視覺文學沙龍「小姐畫漫畫」(Laydeez do comics,LDC)正是其中深具代表性的例子。LDC成立於2009年,每月舉辦一次活動,討論漫畫體裁的女性自傳性書寫與日常生活的戲劇性。除了倫敦之外,在舊金山、芝加哥、都柏林、布里斯托、利茲、格拉斯哥等城市都有分部。
「一般漫畫節的目的終究在銷售,以創作者與粉絲爲中心。但我們舉辦活動,其實是想建立一個環境,讓這個平臺成爲對社會提問,或者衝撞社會的地方,也因此我們堅持不收費。一般來說,在人數和時間較爲充裕的場合,我們會花將近一個小時,讓所有的參加者自報家門,並且安排一些特別準備的問題請每個人回答,譬如『如果今天過得很不順,你會做什麼來提振精神?』這是最有趣的部分,因爲只要大家對彼此的故事和回答留下印象,稍後中場茶會閒聊時,就可以建立基本的話題。」創辦人之一的史翠珊(Nicola Streeten)說。「其實我自己不住倫敦,每次辦活動都要搭幾小時的車進城,選擇在這個便利的交通結點辦活動,主要是不希望變成自己的小圈圈,希望海納百川。此外,建立這個平臺對出版社也很有助益,他們可以在此尋找人才。」
LDC偶爾會提供畫技討論類的專業講座,但每月的活動並不特別設定主題。它最特殊之處,是改變「閱讀」的概念,把私密的個人愛好變成社交互動的界面。沒有人是單向的作者或講者,面對面,閱讀一個人,在網路時代已成爲更重要也更珍貴的事。「我們想要改變傳統講座單向的階級秩序,過去觀衆總是被動、不重要的角色,這樣的活動可以讓觀衆變成主體。」
史翠珊原是資深插畫家,另一位創辦人萊特曼(Sarah Lightman)則是從藝術史與法國文學研究的背景跨入漫畫研究。史翠珊表示:「會關心這種回憶錄的書寫,基本上還是源自於女性主義。60、70年代開始討論個人的性政治,女性主義變成很個人的實踐。因爲過去女性多半被消音,所以當她們開始討論自己私領域的經驗,就會直接對社會造成衝擊。當女性開始討論性虐待、強暴等議題,單單把私領域的經驗公開,就會產生強大的力量。」
隨着視覺文學的發展,這樣的創作在近年越來越盛行。史翠珊舉心理學家Nina Burrowes爲例,她所建立的「漫畫心理學家」(Cartooning Psychologist)網站,專門關照遭受過家暴或性虐待的女性,利用收集到的故事,製作視覺文學,關懷社會。過去這類書寫多半以散文體裁呈現,對於史翠珊來說,視覺文學只是採用新的形式繼續接棒。
史翠珊的作品《比利、我和你》(Billy, Me and You)回顧十幾年前兩歲兒子開刀失敗猝死,痛失骨肉的經驗。在她筆下,夫妻如何走過傷痛,化成無比荒謬的黑色喜劇。她採取素樸潦草的畫風,極其low-fi破爛,讓作品更形搞笑,一舉奪下2012年英國醫療協會醫療書獎(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Medical Book Awards)。「大家看到我畫這麼爛,都會更有自信可以畫得比我好。」她眨眨眼。
而萊特曼則以猶太女性的視覺文學書寫爲主題,策畫國際巡迴展。猶太人和天主教徒不同,習慣於公共場合告解,大家都很熟悉掏心掏肺的伍迪‧艾倫導演的作品風格,然而女性如何認知並且歡慶自己的女性經驗,更需要無畏的勇氣。萊特曼在策展宣言中表示:「描繪自我的痛楚、羞恥、自我質疑與超越,本身就是一種傑出的藝術成就。而面對失敗、承認自己的脆弱,更需要力量。她們的作品可以跳脫傳統漫畫成規,不必遵循男性迷思成爲超人,這是她們對於這種創作媒介的新貢獻。」
與社會機構密切合作
史翠珊和萊特曼沒有流行漫畫的粉絲背景,她們喜愛的作者偏向漫畫新浪潮之後的視覺文學家,譬如Art Spiegleman、Chris Ware等。剛開始投入漫畫領域時,她們專注於藝術學院的版畫作品,後來發現這個領域太過狹窄,她們期望和人羣有更多互動,創作過程中也希望聽到不同意見,所以才創辦LDC。「每年我們都會捫心自問:我們該不該正式成立一個組織?答案是否。因爲管理、募款等等會讓組織變質。而且也因爲我們沒有資金來源,有時候反而邀得到一些超級大牌,若是付費我們不可能請得起。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紅磚巷的廠房裡辦活動,除了場租之外,一切器材都要自己搬,那裡超級冷!但是很酷。」
2013年,倫敦知名書店Foyles開放論壇空間讓LDC免費舉辦每月聚會。我到訪當晚,網路預先報名的已有70個人。先前專門負責提供蛋糕的萊特曼剛生產完,所以這次是由參加活動一年多的孟加拉裔美女Nasrin幫忙準備餐點,大家會前最擔心的是東西不夠吃……。
相較於攝影,亞洲地區僅有少部份人利用漫畫作爲記錄個人經驗和真實事件的社會工具。我們有政治諷刺漫畫,但是面對連環漫畫或插畫作品,多半還是將它歸類爲娛樂或個人藝術創作。然而史翠珊不僅和美國林肯高地監獄合作繪製圖像漫畫紀錄,甚至受邀到有病藝術節(Tha SICK Festival)參與公共廣場的漫畫燈箱裝置計劃,以田調採訪爲基礎,在燈箱兩面分別繪製醫生與病友個案的心路歷程。英國甚至成立了專門媒合醫療機構和漫畫藝術創作者進行專案的組織「視覺醫療」(Graphic Medicene)。這些嘗試和傳統教科書漫畫化或者文學改編的不同,在於參與者是有意識運用漫畫來溝通,不是單向的宣導,也不是單單滿足個人成就。
漫畫新浪潮的運動性格,沒想到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繼承下來!幫忙切蛋糕的時候,我的腦中不停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