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路上不掉隊

文化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辦公室近日印發《關於落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後文簡稱《通知》),推動解決老年人遊覽參觀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通知》要求,要通過保留傳統預約方式、允許他人代爲預約等方式,解決老年人進入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使用智能技術的障礙

通知無疑迴應了當下痛點疫情以來,交通場所、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等公共場所紛紛實行線上預約、健康碼查驗等新辦法,在疫情防控常態背景下,這是一種高效智能且便捷的方式。然而,因無健康碼而遭遇出行難、無支付碼而面臨購物難的新聞屢見不鮮。許多人習以爲常的智能技術,對於包括老年人在內的與數字時代脫節的人羣來說,卻是一道“數字鴻溝”,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障礙。

今年10月,江蘇無錫火車站提供專門通道解決部分羣體無法使用健康碼的舉動,獲得了近20萬網友點贊。做法很簡單:在火車站入口樹立一個簡單的指示牌設置一個簡易的人工幫扶點。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不僅能溫潤旅途中陷於“掃碼困境者的心田,更符合人們心中對於城市應有的善意的期許,也因此收穫了網友的感動與支持。

其實,不只是老年人,兒童孕婦、殘障人士等羣體都需要社會給予多一份關懷。是否能滿足特殊羣體或者說少數羣體的公共服務需求,也體現出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筆者曾經關注過殘障人士出行旅遊的問題。對於殘障人士來說,外出旅遊、逛文化場館都是應該享有的權利。如今在中國,許多城市的旅遊景區和文化場館已經開始在無障礙方面做出探索。作爲2022年亞殘會舉辦地浙江杭州自2018年起推行首個《殘障人員旅遊服務規範》。在杭州宋城景區,殘障人員能體驗輪椅託運快速通道申請、手語翻譯實景演藝劇情等“無障礙”旅遊服務;在湖南莽山五指峰景區,殘障人士能在索道電梯提升機、遊步道、輪椅專用道輔助下,登頂莽山五指峰,擺脫“人工擡”的尷尬;在江蘇南京南京博物院專門設置“博愛館”,爲殘障人士提供手感觸摸、語音解讀、全自動導覽車等參觀體驗服務。

近年來,筆者欣慰地發現,機場、火車站、大型商場、旅遊景區等場所的無障礙通道、無障礙電梯、母嬰室越來越多了,有的還設置了特殊人羣休息室衛生間……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背後是以人爲本精神的迴歸,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

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必將尊重每一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公民,這是公共服務的應有之義,更是社會進步不可忽視的一環。